厌倦做人的日子:太宰治(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5)

厌倦做人的日子:太宰治(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5)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杨照领读太宰治:脆弱的人,为何总能在人间失格里找到共鸣?

内容简介

首届“芥川赏”,26岁的太宰治入围决选,却遭到评委川端康成的反对:“这不像是一个过着像样生活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太宰治反唇相讥:“养养鸟、看看舞踏,难道就叫‘像样的生活’吗?”

这位“不像样”的作家,曾三度殉情、五次自杀,种种浪荡行迹可以在绝笔之作《人间失格》中找到对应。而《人间失格》真正探索的,却不是一个人如何失去做人的资格,它更迫使我们反身凝视包括自己在内的“人间”:我们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么,又要去向何处?

太宰治一以贯之的贡献,是刺穿我们的舒适保护层,挖掘出我们不熟悉的人的经验与感受,使我们有机会检讨,是不是缺乏对于人的多元与复杂的足够认识,以至于自我中心地将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的现象,当作坏的、糟的、黑暗的。黑暗不只是黑暗,黑暗可能比光明更有内容、更丰富。愿意承认这点,我们才开始真正认识人。

作者简介

作者杨照,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杨照现任台湾诚品讲堂与敏隆讲堂讲师,他的创作包括文学、历史、经典著作导读等多个领域。

代表作有《故事照亮未来》《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迷路的诗》《想乐》《永远的少年》《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寻路青春》《推理之门由此进》《呼吸》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看待世界与时间

前言 解读死亡的多样性意义

第一章 太宰治的创作背景

不与时人弹同调

阅读与观影

追随文学的电影

经典作品中的现代性

日本的“脱亚入欧”之梦

“浮士德精神”的危机

从大正到昭和

“国民”的集体一致性

昭和时代的逆流

醒目又碍眼的颓废

非日常的怪异

“人世间除了经济之外,还有怪谈”

第二章 直视生与死

名作《人间失格》真能代表太宰治?

这是真的

是散文还是小说?

普拉斯的《钟形罩》

邱妙津的《蒙马特遗书》

阅读一个人的“自杀之书”

那能称之为“殉情”吗?

日语中的“人间”

所谓的人间“失格”?

生与死

人为什么会自杀?

对“自杀”的看法

近松门左卫门的《曾根崎心中》

“情死”“心中”“相对死”

樱花精神

“共同体”与“义理”

“赖活”不如“好死”

“水死”与“切腹”

第三章 《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的一生

三张照片

像神一样的孩子

现代主义中的自剖性质

“私小说”与“忏悔录”

一流与二流作品的距离

缺乏生之欲望的大庭叶藏

不具备当人的条件

笑是最残酷的事

“人间”就是谎言

恐惧与战栗

那些“失格”的人

缺乏分量的人

令人恐惧的人间

没有对手

当生存被威胁

阴柔的女性特质

金钱与生死

第一人称主观的矛盾

美好与怪诞

人物画像

真正的无赖

假扮左翼青年

“第二手记”的结束

“世人”是谁?

连愤怒的能力都失去

终局的选择

太宰治年表

厌倦做人的日子:太宰治(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5)是2023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杨照。

得书感谢您对《厌倦做人的日子:太宰治(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名家读新诗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冯至、艾青、穆旦、北岛、顾城、桑克、朱朱等现代诗人的诗作及其评论。
名家读唐诗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张若虚、陈子昂、孟浩然、贺知章、王之涣、李白、高适、杜甫、钱起、韩愈、李贺、李商隐等诗人的诗作及其评论。
读读诗,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电子书
人应该每天读首好诗,听首好歌,看幅好画,如有可能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把日子过得漂亮些。懂艺术,爱文学的人,大多会生活得很美好,因为可以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上。是的,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每天晨起或睡前读读诗,这样开始或结束一日,至少能让人更加平心静气,更有倚靠吧。读读诗,最好是一日一诗,平凡的日子也会觉得
小日子,大自在 意趣解压画集 电子书
生活本就是一剂良药,从中找到人适意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作者的画面简洁、文字简练,仿佛是在吐槽,又好像仿佛戳中了我们的痛点,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丝共鸣。书中的很多小故事都让人不禁反复回味,每隔一段时间,再拿来看一下,可能还会有新的感悟。往往认清并接受现实,也是良药。作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稚拙而清新的画风,风趣的语言,在嬉笑怒骂间,化解了这其中许多尴尬和无奈,并直击生活的真谛——过小日子,得大自在。
陌生日本的一瞥 电子书
日本版《聊斋异志》,完美呈现十九世纪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