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越界:夏目漱石(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1)

浪漫的越界:夏目漱石(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1)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杨照领读夏目漱石:从《草枕》到《少爷》,什么是我们本该坚持、却早已忘记的生活价值?

内容简介

从《我是猫》到未尽遗作《明暗》,夏目漱石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创作了15部中长篇小说,每部作品风格特质不同,却都是关于“人情”与“非人情”的角力、对抗。

这也点出了一个时代的集体困惑。明治维新之后,高速西化的“现代”并未给日本带来预期的自由,传统的人情伦理规范仍全面笼罩着个体生活。久而久之,人没有了自我,离开了社会角色就无从行为,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身在哪里。

于是,决心对抗潮流的漱石,用一个个拥有“非人情”特质的主角说明:不存在既定的疆界,没有所谓的“正常”。人有选择的自由和潜能,这个时代的标准答案,只能自己去面对、去决定。

作者简介

作者杨照,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杨照现任台湾诚品讲堂与敏隆讲堂讲师,他的创作包括文学、历史、经典著作导读等多个领域。

代表作有《故事照亮未来》《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迷路的诗》《想乐》《永远的少年》《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寻路青春》《推理之门由此进》《呼吸》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看待世界与时间

前言 夏目漱石与其浪漫追求

第一章 “明治作家”诞生

夏目漱石出生的历史背景

“王政奉还”与黑船事件

保守势力的瓦解

改革中的明治维新

西化浪潮中的“文化堆栈”

晚熟的小说家

第二章 破格与越界

重思“什么是文学”

不拘一格的文学尝试

以《草枕》叩问艺术的真谛

“浪漫”一词的创译

艺术与“人情世故”的矛盾

想当然耳的“人情”与活得精彩的“非人情”

从西方文学的浪漫主义看“非人情”生活

第三章 开启“非人情”书写

能剧与“疏离剧场”

山村茶店的老妪

体验与诉说

被“人情”所遮蔽的美

无法被描述的容颜

和暖春日与理发匠

画的三种层次

同期创作的《少爷》与《草枕》

村上春树谈夏目漱石

幻影女子的奇袭

长良少女之歌

画家之眼与欲望之眼

以自由的方式阅读小说

对话的竞赛

镜池中漂浮的美女

凝固的场景与戏剧张力

禅修与艺术的境界

现代小说的故事性

关于翻译

第四章 承前启后的《少爷》与《虞美人草》

颠覆既有认知、与众不同的小说

《虞美人草》的三种阅读法

夏目漱石笔下的“火车”情节

反潮流的创作者

贯串夏目漱石作品的主轴

《少爷》中清婆眼里的“非人情”式价值

小镇里的人情束缚

逃脱人情的人生选项

《虞美人草》的叙述视角

“世界是颜色的世界”

一百个世界

《虞美人草》中“非人情”的甲野

说教的结局

第五章 夏目漱石作品间的关联

十年创作收束于《心》

关于“真心”的课题

“真心”与“人情”的相互矛盾

共同的问题意识

《三四郎》的人情角力

早期三部曲

悬而未决的结局

夏目漱石笔下的女性

第六章 夏目漱石与后世文坛

东京大学“三四郎池”

刻意打造的粗陋校园

不追随潮流的京都大学

军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国民作家”——吉川英治、松本清张

“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宫部美雪

明治时期的明与暗

夏目漱石年表

浪漫的越界:夏目漱石(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1)是2023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杨照。

得书感谢您对《浪漫的越界:夏目漱石(日本文学名家十讲01)》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名家读唐诗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张若虚、陈子昂、孟浩然、贺知章、王之涣、李白、高适、杜甫、钱起、韩愈、李贺、李商隐等诗人的诗作及其评论。
陌生日本的一瞥 电子书
日本版《聊斋异志》,完美呈现十九世纪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
名家读宋元明清诗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杨亿、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汪藻、陆游、杨万里、赵师秀、元好问、唐寅、吴伟业、黄景仁等诗人的诗作及其评论。
十岁那年 电子书
以诗意的写作手法和简洁纯净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孩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时,所经历的心灵成长和蜕变。小说的主人公河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家乡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种传统,她的热情的朋友,还有那些木瓜树。但是这一年,一场意料之外的旅行却让她的人生从此翻天覆地。河和家人被迫离开了饱受蹂躏的美丽家园,搬往美国南部。然而,适应新环境是那么难,新的食物、新的邻居、新的同学,一个全新的城市……最终,河
司马辽太郎的日本战后民族主义 电子书
本书旨在以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创作《坂上之云》等为例,研究司马辽太郎在二战后的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日本战后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