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教育要重新定义人,否则将交出幸福和人生意义。
内容简介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作者围绕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从科学与人文、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思维与精神等角度,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利与弊,并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必须重新定义人,重新定义教育——人是智能时代不可穷尽的思想资源,这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否则一旦人把什么都交给机器,也就交出了幸福,交出了人生的意义。
作者简介
魏忠,1968年9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2009年3月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3月至今在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院任专职教师,副教授。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金融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智能时代何以需要教育智慧?
PART 1慧谷 数字时代的实体价值
课堂还给人生,校园映射云影
朱熹:我注六经,你读书
陆九渊: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王阳明:心即是经,何须注
教育三体,我本混沌,你别忽悠
教育即负熵,学校何耗散?
人工智能发力,教育如何护航新实体经济?
可计算社会的教育进化
如何从一个创客网站计算它的民科程度?
苏东坡的好运气
资源要富,活动要苦,评价要贵
AI教育的学科脑洞
教育者的偏差
差之毫厘不做丹
教育信息化的后发劣势
PART 2 慧眼 信息时代的设计变革
当大学成为一个景点,与公园有什么不同?
信息视角的教育设计
一 从情怀到变量,教育设计原则中的信息视角
二 教育空间信息视角的规划与设计
三 信息空间的教育指向规划与设计
网络时代的“观念之网”?
记录学生,画像教师
弱水三千,只需一脑壳足矣
领域驱动的教育设计
审视句读:教师厚积,学生薄发
面向信息的数学教育
一代蝴蝶迭代一代蝴蝶,只有树知道
灵魂走得太快,却还是留下谶语作为路标
滥竽何以充数,小站可以练兵
信息是浪,知识是岸,学生为船
PART 3慧心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
信息化如何让创新教育顶天、立地、在人间?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以托马斯意志为转移的托马斯
只要有那么一颗心不动,教育的平衡就会存在
人工智能趋势视角下的未来教育
一 人工智能的教育本体:教育的变与不变
二 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科的影响:越理性,越感性
三 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技术的改变:从工具到空间
四 “人创造”的价值逐渐凸显,教育的价值在于“创造人”
人工智能产业背景下的专业应对
一 人工智能是信息浪潮最新的形式
二 人工智能是一个专业集合和融合模型,不是一个专业
三 人工智能应对,如何从校园开始
代码已经成为文学
反扯淡与信息素养
实力赛场
当我们让孩子编程的时候,编的是思维逻辑
内化与外化
技术总是以想象不到的智慧捉弄原地张望的人
1978年,张叔叔理想中的电化教育
1988年,徐同学的现代教育
1998年,蒋教授的多媒体教育
2008年,顾妈妈亲身体验的在线教育
2018年,钱学霸的木屋国学实训室
PART 4 慧根 离散时代的结构定力
教育信息技术趋势图谱
智慧教育与认知的四个范式
一 从学科到科学,控制成为教育信息的第一范式
二 从个体到一般,实践成为教育信息的第二范式
三 从批判到建设,解放成为教育信息的第三范式
四 从为什么到是什么,复杂成为教育信息的第四范式
保守的内在价值,信息的教育阈值
伯乐常有,而相马技术不常有
教育信息化要沉下心来,避免热闹
教育技术工具、教师、家长的教育责任
区块链技术下的教育价值
一 前后任实验管理处处长的困惑
二 技术的可能之道
三 区块链技术下的教育价值
大数据教育的精细误区
信息化教器无形
教育信息化甲方的“九条军规”
一 教育系统的标杆原则
二 信息化的一把手原则
三 信息化的循序渐进原则
四 甲乙方之间的生态原则
五 信息化评价的“数据原则”
六 产品、服务、定制分类管理原则
七 产品选择的复制原则
八 服务选择的工作量原则
九 开发定制的迭代原则
过程与个体视野下的学习评价
一 知识图谱替代教学大纲
二 教育资源管理变成学习活动管理
三 个体的行为画像代替学校评价和分数等级
甘蝇用空弓排课
后记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是201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魏忠。
得书感谢您对《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