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声音研究(第三辑)

音乐与声音研究(第三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关注音乐与声音相关的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问题。

内容简介

《音乐与声音研究》辑刊由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创办,旨在汇聚国内外在该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和前沿实践经验。

本辑内容分为四部分:民族音乐产业、音乐/媒介与传播、声音本体分析和声音理论译文。所录文章从多个不同视角对音乐和媒介的问题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编者李俊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教指委委员、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评审专家、北京市属本科高校分类办学指导工作组专家、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编委会

1.民族音乐产业

延边“四物乐”在“非遗”保护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韩文化传播中的“四物乐”传入

二、延边“四物乐”在“非遗”中的身份转换

三、“农乐长短(四物乐)”在“非遗”中的传承与发展

“转码”:探“遂溪醒狮”内源型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转码”的外源环节

二、“转码”的有效动因

三、“转码”的内源构建

结语

旅游市场兴起对藏族锅庄产业化的影响探析

一、旅游市场兴起对奔子栏旅游业的影响

二、旅游市场兴起对奔子栏锅庄建构的影响

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资源元数据标准研究综述

一、有关“中国传统音乐”资源元数据的研究概况

二、有关“音乐”资源元数据的研究概况(国外部分)

三、有关“音乐资源”元数据的研究概况(国内部分)

四、通用元数据研究概况(国外部分)

五、通用元数据研究概况(国内部分)

结语

2.音乐/媒介与传播

全媒体时代中国互联网音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研究

一、全媒体时代的中国互联网音频创作的变化

二、全媒体环境下互联网音频内容生产的分众化音频之路

三、全媒体环境中互联网音频节目的风格呈现

四、全媒体背景下互联网音频传播变化及网络电台优质音频费模式的开启与发展前景

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现状与路径

一、传播形式

二、问卷调查

三、传播路径

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田野资料出版的“听觉转向”与个案研究

一、中国传统音乐田野资料出版的百年进程

二、有声乐谱案例:“来自田野的声音——中国传统音乐乐谱汇编”丛书构建的“听觉景观”及其听觉转向

三、一点思考

3.声音本体分析

民歌颤音的感知特性与特征分析

一、民歌颤音样本集的建立

二、颤音的参数特征

三、颤音的音质特征

四、颤音的情感特征

结语

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一、中国首位流行歌手黎明晖乡村民谣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二、周璇传统爵士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三、邓丽君主流流行甜歌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四、崔健摇滚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五、老狼民谣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六、解晓东说唱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七、雪村音乐评书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八、郭富城流行舞曲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九、陶喆当代R&B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十、周杰伦嘻哈演唱风格的声学阐释

十一、余论

关于原生民歌声音艺术形态演变的思考

一、原生民歌概念的演变

二、原生民歌表现形式(活动)的演变

三、原生民歌声音艺术形态的演变

四、关于原生民歌声音艺术形态演变的思考

4.声音理论译文

等待意外:实验音乐,抑或对声音设计的误用

一、老李

二、出人意料的坏消息……

三、出人意料的好消息……

四、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无知

音乐与声音研究(第三辑)是2022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俊梅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音乐与声音研究(第三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音乐会见——聆听古典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苏州,法兰克福,马勒》《马勒三人行》《我心底的马勒》《地面瓦格纳》《怀念肖邦》等文章。
中国古典舞音乐研究:乐舞相融六十载精华录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以分析舞蹈音乐为特色的理论研究专著,根据中国古典舞六十余年的发展成果,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通过资料搜集整理、音乐分析及对创作者的专访等形式,对中国古典舞音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共分两章,第一章概述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与发展,阐述了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及音乐特点;第二章为中国古典舞经典剧目的音乐分析,从作曲家生平、创作背景及创作历程、音乐分析和评论四个方面对舞剧作品进行了研究,
电影音乐探究与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专业的运用 电子书
本书作者认为,将电影音乐纳入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中来,可以通过对电影音乐的学习和观摩,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甚至专业角度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作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观音闻色——音乐时光机 电子书
中国资深爱乐者的美文集。
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电子书
本书分为四个专题,“视觉文化中的音乐审美”主要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阐述音乐的视觉化转向;“图像/影像里的音乐符号”是从图像学和符号学的角度为读者展现音乐的视觉化表现形式,并提供某种可参照的文化维度;“抒情性之咏与戏剧性之叹”则是从乐音序列层面分析女高音咏叹调的声乐旋律特征;“音乐审美的人生意义”总结作者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