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经济地理学下的基础设施研究与政策分析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极大发展与经济活动空间非均衡分布、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共存等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书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对传统自由资本模型的不断扩展来探索基础设施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差距收敛间的逻辑机理,以跟踪转移支付资金最终流向方式探讨了不同补贴政策的效果;并以中国的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本书采用严谨的数理模型推理、规范的数值模拟与计量分析,因此本书主要面向经济学科的研究人员、区域政策制定者,同时也可以作为具有良好数学与经济学基础的高年级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简介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的框架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综述

第三章 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区域差距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扩展的基准模型

第二节 异质性消费者与基础设施

第三节 农业运输成本的基础设施

第四节 异质性企业条件下的基础设施

第五节 基础设施与增长模型

第六节 本章小结

附录

第四章 基础设施与运输网络选择

第一节 基于两地区区际运输的基准模型

第二节 三地区基准模型

第三节 三地区线性空间分布下的基础设施

第四节 等边三角形空间分布下的交通网络选择

第五节 等腰三角形空间分布下的交通网络选择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差异化税率与补偿机制的区域政策选择

第一节 税收补贴模型1——对企业的补贴

第二节 税收补贴模型2——对劳动者提供补贴

第三节 税收补贴模型3——对企业和劳动者同时提供补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附录

第六章 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的经验观察

第一节 我国经济活动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第二节 基础设施增长弹性的面板数据分析

第三节 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分析

第四节 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亚雄。

得书感谢您对《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为研究视角,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框架,立足我国各区域实际并结合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总结我国落后区域、萧条区域和膨胀区域等三类问题区域的各种表现和转型路径,以广西百色、辽宁阜新和北京市区为典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我国区域经济转型起步较晚,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着丰富的区域经济转型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区域经济转型的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专业市场主导的区域经济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论述专业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书中通过构建一个基础分析框架,阐述推动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经济增长和空间经济结构演变的过程;分析专业市场推动产业由单一中心集聚到地区专业化集聚的过程;论证专业市场不断把外围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卷入整个分工网络,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机理;讨论专业市场驱动微观主体和各种要素向不同地区迁徙,最终形成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格局;揭示专业市场主
“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构建、转型和扩容 电子书
现今许多国家在对中国崛起的影响和发展方向问题上存在对中国的负向认知,或是认为中国将会争夺霸权,或是认为中国可能因能力不足而错误使用力量导致对外产生负面影响。本书从区域增长机制形成与发展的角度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东亚向亚洲增长机制转型扩容的影响,认为“一带一路”为区域增长机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并可为东亚增长机制向亚洲区域增长机制的转型扩容提供相关的公共产品。
区域优势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基础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区域优势产业理论基础、区域优势产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