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晚年礼学思想研究: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中心的考察

朱熹晚年礼学思想研究: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中心的考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推荐朱子晚年的礼学巨著《仪礼经传通解》。

内容简介

《仪礼经传通解》是朱子晚年倾注巨大心血编撰的一部礼学巨著,既体现了朱子体大思精的礼学架构,又表现了与他中年不尽一致的学风。庆元以后,朱子学风渐向“汉儒之学”转变,这种在整理礼学文献时所发展出的接近于清儒朴学的学术方法,表明考据学本为朱子学所具足,这正是晚明至清考据学风兴起的一个内生来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导论

一、朱熹晚年礼学思想的内核——《仪礼经传通解》

二、前贤对《仪礼经传通解》的评述

第二章 《仪礼经传通解》的纂修

第一节 《仪礼经传通解》的主要内容

一、《仪礼经传通解》章节大意

二、《通解》的编撰思路

第二节 朱熹纂修《仪礼经传通解》的过程

一、纂修《通解》前朱熹礼学的特质:务求践履

二、中年以后动议编纂《仪礼经传通解》

三、暮年开始全力编纂《通解》

四、濒危之际朱熹对《通解》的安排

第三节 朱门弟子在纂修中发挥的作用

一、黄榦负责纂修《通解》的丧礼部分

二、朱熹去世后《通解续》的纂修

三、《通解》的纂修与闽学派的形成

第三章 《仪礼经传通解》的版本及流布

第一节 《仪礼经传通解》宋刻诸本

一、宋嘉定南康道院刊本

二、宋宝祐元年白鹿洞书院刊本

第二节 宋以后《仪礼经传通解》诸版本

一、明正德十六年辛巳刘瑞刊本

二、康熙二十四年吕氏宝诰堂刊本

三、清乾隆十八年癸酉梁万方聚锦堂重刊本

四、朝鲜本

五、和刻本

六、其他清刊本、抄本

第三节 《仪礼经传通解》在宋代礼学中的位置

一、朱子礼学与王安石礼学——三礼史的视角

二、《通解》与《仪礼集释》——解经学的视角

三、《通解》与宋代礼制——政治制度的视角

四、《通解》与《朱子家礼》——践履的视角

第四节 《仪礼经传通解》在东亚的流布

一、朝鲜重刊《仪礼经传通解》之过程

二、朝鲜刊《通解》对朝鲜朱子学的影响

三、《通解》经由朝鲜半岛在日本的影响

第五节 《仪礼经传通解》的校勘价值举隅

一、《通解》所引《大戴礼记》的校勘价值

二、《通解》所引《新书》的校勘价值

三、《通解》所引《孔丛子》的校勘价值

第四章 《仪礼经传通解》对三礼注疏的吸收与修正

第一节 尝试以“例”贯通三礼

一、发经传之正例

二、释经传之变例

三、发《通解》之凡例

四、提示相参互见

第二节 补充或申发注疏

一、补经

二、补注

三、补疏

四、补行礼心境

五、补充变礼背景

第三节 纠驳三礼郑注

一、疑注有讹

二、从疏匡郑

三、纠注之失

第四节 商榷三礼唐疏

一、揭疏之讹

二、疑疏有误

三、纠疏之谬

四、据注纠疏

第五节 不从注疏而另创新解

一、依其他经传立说

二、依常理经验立说

三、依训诂校勘立说

四、依上下文立说

第五章 《仪礼经传通解》所见朱熹的解经策略

第一节 不薄今人爱古人:参考唐宋诸贤观点

一、刘敞

二、张载

三、程颐

四、陈祥道

五、吕大临

六、陆佃

七、叶梦得

八、张淳

第二节 详校异同:朱熹的校勘学

一、校讹文

二、校脱文

三、校衍文

四、校倒文、错简

五、评版本优劣

第三节 阙而存疑:朱熹的考据理念

一、揭经传注有阙义

二、列异同而无所取

三、疑经传文字有误

第四节 朱熹的训诂方法

一、形训与声训

二、义训

三、考训

四、因上下文而训

第五节 黄榦对朱熹解经理念的继承

一、重体例,通经传

二、尊朱说,明家法

三、可操作,重践履

第六章 《仪礼经传通解》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重审朱熹晚年的“考据学转向”

一、“义理之学”与“考据之学”的对立与容摄

二、《通解》所见朱子晚年的治学旨趣

第二节 《仪礼经传通解》体例对后世的影响

一、编撰框架和思路的影响

二、清儒的通礼著作

第三节 《仪礼经传通解》影响下的清代礼学

一、朱子启疑,清儒继业

二、朱子考订,清儒绍述

三、朱子考定,清儒谳疑

第四节 《仪礼经传通解》存在的不足

一、割裂经文,信从杂书

二、分类勉强,体例稍杂

三、考据不密,间有疏失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一、古人著述类

二、今人著作类

三、论文类

后记

朱熹晚年礼学思想研究: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中心的考察是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李少鹏。

得书感谢您对《朱熹晚年礼学思想研究: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中心的考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钱玄同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叙述钱玄同先生一生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特色,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明清女性文人研究:以明清文坛“冯小青现象”为例 电子书
本书围绕明清之际的冯小青其人其事及产生的“冯小青现象”,讲述了明清时代女性文人创作的社会背景、女性文人的创作发展、男性文人对其创作的认同与赞扬。
地方志与全域旅游:以宁夏为例 电子书
本书通过梳理宁夏地方志中的全域旅游资源,分析了地方志资源与宁夏全域旅游的契合之处,对宁夏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地方志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与全域旅游开发相结合,能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全域旅游事业提供优秀文化支撑,能为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成果提供资料源泉,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地方志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 电子书
科学哲学也有历史,科学哲学是用数理分析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的探索之一。
家族的记忆与认同:一个陕北村落的人类学考察 电子书
本书以陕北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家族——艾氏家族为研究对象,以艾氏主姓村——西村为主要调查点,在“认同”的视角下,将社会记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当代陕北家族组织的形态样貌做了描摹。其创新之处在于勾勒出陕北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研究与把握陕北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期待这个北方的个案可以对长期以来以东南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宗族(家族)研究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