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指数的变化

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指数的变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全国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中国政治文化指数变动及七种基本形态。

内容简介

在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中,引入科学的指标体系,并通过连续性的全国问卷调查,显现各种指数的变动情况,对于全面理解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是对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全国性问卷调查和2016年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的全国性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的研究成果之一,重点是对政治文化指数的变动情况作出综合评估。本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2-6章)是对两次问卷调查所涉及的政治认同、危机压力以及影响认同和压力的因素的总体比较,说明各综合性指标得分的变化情况。第二部分(第7-8章)是对两次问卷调查反映的政治认同和危机压力变化较大的指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指出导致指标变化的重要原因。第三部分(第9章)是对两次问卷调查所显示的政治文化指数作综合性说明,并指出因公民性别、民族、年龄、学历、政治面貌、职业、户籍、单位、收入、区域的不同,政治文化指数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本书通过政治文化指数变动情况的比较,勾勒出了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七种基本形态。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

目录

第一章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查的政治文化指数建构

一 政治文化指数的指标体系

二 两次全国性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两次调查反映的政治认同情况

一 体制认同

二 政党认同

三 身份认同

四 文化认同

五 政策认同

六 发展认同

七 政治认同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第三章 两次调查反映的危机压力情况

一 政治危机压力

二 经济危机压力

三 社会危机压力

四 文化危机压力

五 生态危机压力

六 国际性危机压力

七 危机压力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第四章 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的关系

一 政治认同与政治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二 政治认同与经济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三 政治认同与社会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四 政治认同与文化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五 政治认同与生态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六 政治认同与国际性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七 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的相关性

第五章 影响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的主要因素

一 权利认知

二 利益认知

三 政治沟通认知

四 政治参与行为

五 公民满意度

六 五种影响因素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第六章 五个影响因素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一 权利认知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二 利益认知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三 政治沟通认知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四 政治参与行为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五 公民满意度与政治认同、危机压力的关系

第七章 政治认同重要变化的检验与分析

一 维系高水平身份认同的基本要素

二 发展认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文化认同呈现的重要变化

四 政党、体制和政策认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八章 危机压力重要变化的检验与分析

一 政治危机压力增强的原因

二 经济危机压力增强的原因

三 文化危机压力增强的原因

四 生态危机压力增强的原因

五 社会危机压力涉及的重要问题

六 国际性危机压力涉及的重要问题

第九章 政治文化指数的构成与变化

一 两次问卷调查的政治文化指数比较

二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性别

三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民族

四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年龄

五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学历

六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政治面貌

七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职业

八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户籍

九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单位

十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收入

十一 政治文化指数的差异比较:区域

十二 指数反映的中国政治文化形态

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指数的变化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史卫民。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指数的变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电子书
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将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融合发扬。
生命权力、生命形式与共同体——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研究 电子书
如果说福柯的生命政治概念引发了政治哲学逻辑走向了一条异于往常的革命道路,那么让其迈向激进话语圈并在各领域异彩纷呈的展现其深刻内涵的则要归因于来自意大利的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Agamben)。阿甘本已成为了哲学、政治理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大陆哲学,政治思想,宗教研究和艺术的独特解读,使他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创新精神的思想家之一当回到生命政治的理论语境时,阿甘
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多维度研究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即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当代新出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苏共意识形态的终结及其原因等维度,对当代国外意识形态从实践到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内容到形式、从类型到结构、从特征到功能、从存在方式到传播方式、从形成机制到作用机制、从研究视角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挑战与启迪,并对我国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 电子书
政治哲学能不能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路径?理论和实践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例如,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立场”或“政治趣味”的范围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无疑需要我们从政治哲学的视域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有理由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以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关怀看做正义论。从根本上看,什么是正确的生活?何为人类完美?何为最好的政治秩序?诸如此类的问题内在地包含于
中国幸福指数报告(2011~2015) 电子书
“十二五”期间,中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政策、思路、方式,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激发新动力,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民福祉有了新的提升。本书在对幸福指数概念等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依据所构建的客观福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政府公开的统计数据对中国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