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言之: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

有为言之: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所探讨的“书”是君臣在行政过程中发表的言论所形成的一类文献,它的体裁以记言为主,内容也大多是“政事之纪”。

内容简介

“书”在先秦时期的流传处于以“类”相存的形态,篇目与文本并不固定。我们现在看到的《尚书》与《逸周书》是由先秦时期的某一种“书”类文献的选编本流传到汉代后整理编定的,因而它们并不能囊括先秦所有的“书”,其中的一些篇目也很难归入“书”的范畴。传世《尚书》《逸周书》大约是由儒家选编本流传而来,至于清华简中的“书”则很可能受到了墨家传“书”的影响。

“书”的选编本不仅在篇目上有所差异,其文本也在不断演变。这其中既有文献流传过程中简册散乱造成的自然演变,也有后人出于避讳、押韵以及趋近思想而作的主观改易。随着东周时期的官学下移,单篇流行的“书”类文献逐渐被民间学者搜集、选编为传道或教学用的选编本。而由于地域、家派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各种选编本对篇目的拣选也不尽相同。

结合清华简中的“书”类文献提供的信息以及古书中的相关记载,可以大致还原“书”由史官对记言档案的不断整理、加工并经过流传过程中的不断增广历时成篇的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程浩,1989年出生于山东巨野,历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出土文献与先秦历史文化的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国语文》《文物》《文献》《古文字研究》《出土文献》《简帛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第七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一等奖、第二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一等奖等奖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李学勤先生学术评语(代序)

绪论

第一节 “书”类文献界说

第二节 相关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本书研究旨要

上编 清华简“书”类文献与传世文献比勘疏证

第一章 今存本文者

第一节 《金縢》

第二节 《皇门》

第三节 《祭公之顾命》

第二章 仅存篇目者

第一节 《尹诰》

第二节 《傅说之命》

第三节 《程寤》

第四节 《摄命》

第三章 篇目无存者

第一节 《尹至》

第二节 《厚父》

第三节 《封许之命》

第四节 《四告》

下编 “书”类文献先秦流传通论

第四章 “书”类文献编纂与成篇情况

第一节 编纂过程与成篇年代

第二节 体裁与分类

第三节 篇名的拟定

第四节 篇目的序次

第五章 “书”类文献结集与流传情况

第一节 结集与“成书”

第二节 “版本”与流派

第三节 文本的流变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本书的基本结论

第二节 谈谈古书成书和流传研究的问题与思路

参考文献

作者发表的与本书相关的论文

后记

有为言之: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程浩。

得书感谢您对《有为言之: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先秦文艺思想史 电子书
本书将文艺思想史研究与历史、思想史的研究融会贯通起来,揭示文艺思想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先秦卷 电子书
梁启超对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评述。
漓江源人家:兴安,一个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漓江源头——猫儿山、物华天宝锦绣华江、高寨小记、漓江源头第一寨——潘家寨、十里大峡谷掠影、夜宿梁家寨、杨雀岭探幽、同仁村的红色记忆等。
西方历史文献选读(近代卷) 电子书
本书精选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之进行介绍乃至解读,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近代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各卷所选的篇目,既有对某文献的全文收录,也有对某文献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献后还开列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引导读者延伸阅读,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遵义会议精神文献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统梳理了遵义会议精神相关文献,并就相关文献、观点进行了分类及辨析,全面、客观和科学地展现了遵义会议及其精神铸就的历史脉络,为深化遵义会议精神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