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十讲(大家小书系列)

中国古代史学十讲(大家小书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十讲”的容量,涵盖中国古代史学重要问题。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认识这座宝库,以至怎样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全面阐述这个课题的专门著作。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多样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问题都做了概括性的讲解。

作者简介

作者瞿林东,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1967年以中国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该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

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中国史学通论》、六卷本《中国史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中国历史文化散论》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书,主编《历史·现实·人生系列》(七种)《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系列》《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年刊)。撰有《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統和当前发展趋势》、《略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等论文、评论20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如何读懂中国古代史学

(一)如何看待中国史学所具有的特性?

(二)从理论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史学是如何发展、进步的。

(三)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史学批评的理论。

(四)怎样做一个好的史学工作者?

(五)有关中国史学的若干新理念。

题记

一讲 中国传统史学的多样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一 关于多样性

二 关于社会性

三 关于时代性

四 多样性、社会性、时代性的密切联系

二讲 论史家的角色与责任和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一 史家之角色意识的发展及史家的社会责任

二 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三 角色与责任和求真与经世的关系

三讲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展大势

一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形成

二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

三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繁荣

四讲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大势

一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产生:从史学

意识到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

二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的提出

三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

史学批评的繁荣和理论形式的丰富

四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批判、总结、嬗变

五讲 历史撰述的叙事与议论

一 从“才、学、识”谈起

二 “叙事”的要求

三 “议论”的魅力

六讲 历史·史学·历史智慧

一 面向新的世纪,史学怎样思考

二 历史运动与历史智慧

三 史学与历史知识、历史智慧

四 历史智慧与现实运动

五 端正学风,从史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七讲 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

一 史学与人文

二 史学中的人本思想传统

三 史学中的惩劝宗旨传统

四 史学中的忧患意识传统

五 史学中的审美要求传统

六 简短的结语

八讲 古代史家史学批评的辩证方法

一 史学批评自觉意识的新发展

二 怎样看待同一史事的不同评论

三 怎样看待不同史书体裁的长短

四 怎样看待历史撰述中诸因素的关系

五 怎样看待史书的内容、形式及历史条件

六 怎样看待不同类型史书的得失

九讲 论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 一个有长久传统的重要话题

二 20世纪中国史学的启示

三 21世纪中国史学面临的形势与抉择

十讲 史学

一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二 如何看待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和社会价值?

三 怎样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后记

中国古代史学十讲(大家小书系列)是2016年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瞿林东。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史学十讲(大家小书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北京史学(2018年春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18年春季刊。
北京史学(2018年秋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20年春季刊。
北京史学(2019年春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19年春季刊。
北京史学(2019年秋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19年秋季刊。
北京史学(2020年春季刊) 电子书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册是2020年春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