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梳理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
内容简介
本书在作者三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基础上撰写,全书12章,章节安排遵循“教学过程和研究过程相一致”的原则,分别介绍了研究方法论、选题与研究设计、抽样方法、测量与量表、资料分析、论文写作等内容。本书紧密联系国内社会研究或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 “真问题”和“问题意识”、如何提出问题等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结合实例分析了理论(研究范式)对经验研究的解释力,;针对国内滥用问卷倾向,对问卷设计的逻辑过程进行了仔细地梳理,厘清了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对于统计表制作、文献引用和注释等方面易犯的错误作了重要提示。
作者简介
作者仇立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等。曾从事家庭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其中部分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80年代中期开始讲授社会研究方法,并参与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的讨论和编写,是中国内地社会学专业恢复后较早从事社会研究方法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修订版序
作者前言
第Ⅰ部分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
1 绪论
1.1 概念的使用:学者的讨论和本书的定义
1.1.1 我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研究方法概念的认识
1.1.2 本书的定义
1.2 特征:科学性、客观性和工具性
1.2.1 科学性
1.2.2 客观性
1.2.3 工具性
2 社会研究方法论
2.1 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
2.1.1 实证主义方法论
2.1.2 非实证主义方法论
2.1.3 两种方法论影响下的具体研究方法
2.2 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
2.2.1 价值中立、价值关联和价值判断
2.2.2 价值关联和知识结构
2.2.3 如何理解价值中立、价值关联和价值判断之间的关系
2.3 社会科学的特殊性
2.3.1 社会科学预测的特殊性
2.3.2 社会科学研究的限制
3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和一般过程
3.1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
3.1.1 社会研究方法论
3.1.2 社会研究基本方式
3.1.3 社会研究方法的专门技术和工具
3.2 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3.2.1 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3.2.2 研究目的或作用: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3.2.3 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3.2.4 时间性: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3.2.5 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3.3 科学研究的逻辑和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3.3.1 归纳推理
3.3.2 演绎推理
3.3.3 假设演绎法
3.3.4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Ⅱ部分 问题和设计
4 选题和问题
4.1 选题的意义和标准
4.1.1 选题的意义
4.1.2 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
4.1.3 选题的标准
4.2 选题的方法和来源
4.2.1 选题的思维方法和“问题意识”
4.2.2 选题和经验生活
4.2.3 选题和查阅文献
4.2.4 查阅文献和文献述评的方法
4.3 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4.3.1 什么是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4.3.2 研究课题具体化的方法
4.4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4.4.1 文献综述的意义和类型
4.4.2 文献综述常见问题
4.4.3 文献综述常见格式和参考模式
5 研究设计
5.1 研究方式、研究性质和研究目的
5.1.1 研究课题的定位
5.1.2 研究方式、研究性质和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
5.2 理论和假设
5.2.1 何谓理论
5.2.2 理论的层次
5.2.3 理论的形式
5.2.4 研究假设
5.3 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
5.3.1 分析单位
5.3.2 区群谬误和简化论
5.3.3 研究内容
5.4 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撰写
5.4.1 研究方案设计的作用、原则和类型
5.4.2 研究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
5.4.3 研究方案的撰写要求
6 抽样方法
6.1 概率抽样方法基础
6.1.1 概率抽样的意义
6.1.2 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抽样分布
6.1.3 抽样术语
6.1.4 抽样步骤
6.2 概率抽样的具体方法
6.2.1 简单随机抽样
6.2.2 系统抽样
6.2.3 分层抽样
6.2.4 整群抽样
6.2.5 多段抽样
6.2.6 PPS抽样
6.2.7 入户抽样
6.2.8 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案
6.3 非概率抽样方法
6.3.1 偶遇抽样
6.3.2 判断抽样
6.3.3 配额抽样
6.3.4 滚雪球抽样
7 测量和量表
7.1 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7.1.1 测量的概念和意义
7.1.2 测量的要素
7.1.3 “测不准原理”和社会测量的局限
7.2 概念化和操作化
7.2.1 概念和概念化
7.2.2 概念操作化
7.2.3 操作化过程
7.3 概念、变量和指标
7.3.1 概念
7.3.2 变量
7.3.3 指标
7.3.4 概念、变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7.4 信度和效度
7.4.1 信度
7.4.2 效度
7.4.3 影响信度和效度的因素以及相互关系
7.5 测量层次
7.5.1 定类测量
7.5.2 定序测量
7.5.3 定距测量
7.5.4 定比测量
7.6 量表
7.6.1 态度和态度量表
7.6.2 总加量表
7.6.3 累积量表
7.6.4 语义差异量表
第Ⅲ部分 研究方式
8 调查研究
8.1 问卷设计
8.1.1 问卷结构和问题类型
8.1.2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8.1.3 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实例
8.1.4 问卷设计技术
8.2 资料收集方法
8.2.1 自填法
8.2.2 问卷访问法
8.2.3 访问技术和访问心理
8.3 调查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8.3.1 访问员的选择和培训
8.3.2 组织工作
8.3.3 质量管理
9 实地研究
9.1 实地研究的单位
9.1.1 个案研究
9.1.2 社区研究
9.2 实地研究的过程或步骤
9.2.1 选择调查点或调查对象
9.2.2 取得进入现场的资格
9.2.3 进入现场并与当地居民建立友好关系
9.2.4 收集和分析资料
9.3 半结构或无结构访问法
9.3.1 无结构型访问
9.3.2 半结构型访问
9.3.3 访谈技术
9.4 观察法
9.4.1 生活观察和科学观察
9.4.2 观察法的类型和特点
9.4.3 观察设计和观察训练
10 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10.1 文献研究
10.1.1 文献资料的类型和评价
10.1.2 内容分析法
10.1.3 二次分析
10.1.4 历史研究方法
10.2 实验研究
10.2.1 实验研究的基本术语
10.2.2 标准实验模式及其变形
10.2.3 所罗门实验模式
10.2.4 完全随机设计
10.2.5 随机区集设计
10.2.6 拉丁方格设计
10.2.7 实验步骤
第Ⅳ部分 分析和综合
11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1.1 量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1.1.1 初步整理
11.1.2 统计整理
11.2 质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1.2.1 初步整理
11.2.2 阅读分析
11.2.3 编码和登录
11.2.4 建立档案或资料库
11.2.5 深度分析
12 研究报告的撰写
12.1 写作方法
12.1.1 为何写
12.1.2 为谁写
12.1.3 怎样写
12.2 研究报告的结构
12.2.1 基本结构
12.2.2 报告写作技巧
12.2.3 报告写作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2.3 研究报告的撰写体例
12.3.1 行文要则
12.3.2 撰写格式
12.3.3 引用和注释
附录A 抽样方案示例
附录B 随机数表
附录C 正态曲线下的面积
参考文献
社会研究方法(第2版)是2015年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仇立平。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研究方法(第2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