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道路与智慧

当代中国道路与智慧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从文明的意义上就各自的视角分别对中国道路和理论自信、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热点问题、中国的内涵及其审美理想等问题进行解读和阐释。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逐渐浮现在世人面前。这条道路是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结果,体现的是中国各界人士的智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探究这条道路的未来方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遵循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逻辑,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实践,而这一切离不开“中国学派”在学术上的努力。同时,也应该从国际法治思想、民族思维、社会审美以及数字政府治理等角度理解中国道路在未来的发展。

全书共收录了10篇文章,分别为《中国道路与“超越资本”的文明》(王庆丰)、《理论自信何以可能》(曲红梅)、《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李龙)、《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逻辑》(王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反贫困道路》(贾玉娇)、《“中国学派”的构建与发展》(郭锐、郭婷婷)、《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及实践探析》(何志鹏)、《从民族思维模式解析中西方》(李拥军)、《中国当代社会审美进程与审美文化反思》(梁玉水)、《后真相时代与数字政府治理的袪魅》(于君博)。

作者简介

作者何志鹏,吉林大学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和法理学。自1998年至今,出版个人独立专著7部,主编学术文集2部;合作翻译出版著作4部;共同编著、参与撰写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含合作发表),其中有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表短文近10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委会

中国道路与“超越资本”的文明

一 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

二 关于资本的四个观念

三 超越资本的文明

理论自信何以可能

一 我们现在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二 我们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兼论现代“中国”的内涵及其美学理想

一 对建构新的文化身份的诉求

二 “东亚-中国”框架内“中国”问题的提出

三 有关现代“日本”的叙述

四 有关现代“中国”的叙述

五 当代中国文化的构成性要素

六 新时代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想

七 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经济全球化的中国逻辑:以亚投行为例

一 亚投行筹建的背景与进展

二 中国的战略考量与意图

三 亚投行对于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意义

四 亚投行运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五 对“亚投行热”的冷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反贫困道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反贫困

二 对我国新时期反贫困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三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的反贫困规律

四 中国反贫困理念

五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契合的反贫困战略

六 未来中国反贫困的攻坚重点

“中国学派”的构建与发展:学术话语和学科建设

一 “中国学派”的开创:时代性命题与新时代课题

二 学术话语权与“中国学派”的发展

三 学科建设与“中国学派”的未来发展

四 结语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及实践探析

一 导论

二 国际法治思想的中国智慧

三 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资源基础

四 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形成

五 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主要维度

六 中国国际法治思想的实践探索:“一带一路”倡议

七 结论

从民族思维模式角度解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

一 中西方民族思维模式形成的历史性考察

二 对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解析

三 对法律文化差异解析后的一点思考

中国当代社会审美化进程与审美文化反思

一 美与审美:社会文明的参数,人的精神的“类能力”

二 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与“审美化”语境

三 “物托邦”与唯“物”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审美文化面相之一

四 “新托邦”与唯“新”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审美文化面相之二

五 “美托邦”与唯“美”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审美文化面相之三

六 “乐托邦”与唯“乐”主义批判:消费主义审美文化面相之四

结语 感性治理与新时代社会审美文化的批判性重建

后真相时代与数字政府治理的祛魅

一 数字政府治理之“魅”

二 后真相时代的真相

三 数字政府治理的祛魅

四 结语

当代中国道路与智慧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何志鹏。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中国道路与智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新编道路交通运输法规 电子书
本书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共设13个项目。主要内容涉及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运输合同、车辆保险与交通事故理赔、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行政处罚、交通行政复议、交通行政诉讼等。
智慧养老实践 电子书
本书分为理论篇、路径篇、案例篇:第一篇讲述了智慧养老的概述、不同的养老模式对智慧养老的需求及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智慧养老的关键技术;第二篇讲述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智慧化建设、养老机构管理系统的建设、智慧旅居养老、医养结合的系统建设、大数据平台助力智慧养老;第三篇讲述了智慧养老的具体实践。
走向“社区+”时代:当代中国社区治理转型 电子书
本书围绕社区的理论研究、国(境)外典型的社区运动与社区形态,重点分析了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社区发展实际情况,从党政力量、市场力量、社区自发力量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作者认为,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借鉴境外成功的社区建设,根据中国的实际现状,重新构建中国的社区功能,实现中国社区的治理转型。而其中,培养公民公共意识,加强社区自建自理,党政机关放权赋权,将是今后社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9)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同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改革开放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演讲等文稿,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