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都和文化

中国古都和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全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都和文化的专著,也是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

内容简介

都城是一国的心脏,也是一国的缩影。中国历史上总计有两百多处古都,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被誉为“七大古都”,特别是前五者都曾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本书不仅对历代各性质的古都进行了梳理统计,而且从自然、经济、军事、社会等因素深入考察了古都的形成、发展、繁荣、萧条甚至废弃,从而反映了王朝的治乱兴衰。同时,都城也是全国各地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枢纽,对一朝一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诚如作者所言,时移世易,当时都城,过后皆成古都,仿佛已为陈迹。然文化源流并未稍断,仍在融通发展之中,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

作者简介

作者史念海(1912-2001),山西平陆人,历史地理学家,史学大师顾颉刚的弟子,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之一。1948年后,历任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后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著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等,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一 中国古都学刍议

(一)建立中国古都学的基础

(二)建立中国古都学的必要性

(三)中国古都学的意义及其范畴

(四)中国古都学的研究方法

二 中国古都概说

(一)中国古都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二)中国古都的数目及其建都的年代

(三)历代的陪都

(四)古都年代综论

(五)古都的地理分布

(六)“七大古都”名称的确定

(七)小结

三 中国古都形成的因素

(一)形成古都的自然环境

(二)形成古都的经济因素

(三)形成古都的军事因素

(四)形成古都的社会基础

(五)小结

四 中国古代都城建立的地理因素

(一)探求国土的中心点

(二)利用交通冲要的位置

(三)凭恃险要的地势

(四)地理因素与对外策略

(五)接近王朝或政权建立者的根据地

(六)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关系

(七)余论

五 中国古代都城建都期间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及其影响

(一)都城周围地形罅漏的补苴

(二)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网的建立

(三)解决都城粮食供应问题的设施和策略

(四)都城附近土壤的改良和重要农作物种植地区的推广

(五)都城附近植被的维护与破坏

(六)小结

六 中国古都和文化

(一)古都文化为当代全国文化的汇集和代表

(二)域外文化的吸取,使古都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三)古都的文化及其传播和影响

(四)小结

七 论中国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

(一)都城形势的变迁与文化融通的延续

(二)古都文化的遗存与当代文化的融通

(三)古都文化对于当代文化的作用

(四)小结

八 中国古代都城的萧条与破坏

(一)政治变化的作用

(二)战争的冲击

(三)自然条件的变化

(四)民族关系的影响

九 唐代长安外郭城街道及里坊的变迁

(一)唐代长安外郭城的轮廓

(二)纵横于诸里坊间的街道

(三)里坊的分布

(四)里坊的规模及其坊墙和坊门

(五)里坊内的横街和十字街

(六)里坊内的曲巷

(七)里坊内的寺观

(八)小结

附录一 唐代长安和洛阳

(一)隋唐两代以前长安和洛阳作为都城和陪都的缘由

(二)长安和洛阳作为都城和陪都的规模

(三)强大的政治中心和繁荣的经济都会

(四)东西并峙交相辉映的文化中枢

(五)唐末迁都后的长安和洛阳

附录二 《中国古都研究》序

中国古都和文化是2021年由华章同人出版,作者史念海。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都和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化在日本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和价值,以传播和影响为基本脉络,在日本汉学、中国学的学术视野中,将比较文化研究和变异学作为基本方法和理论,以人员交往和书籍传播作为基础,分别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人物等方面,选取典型案例和材料,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国文化根植于日本的点滴进行活泼而生动的解读和分析,对于理解当下世界种种文化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中国传统文化总论、制度行为文化、物质生产文化、思想艺术文化四编,涵盖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经济制度、宗法制度、政治制度、职官制度、科技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学术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内容。
文化的传承和自信——京师论坛对话录2017 电子书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度“京师论坛”对话实录。
中国少数民族孝文化研究 电子书
挖掘孝文化中蕴含的合理因素,使其在慰籍心灵、整饬社风等方面扬己之长,对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电子书
赵一兵、王晓惠、殷向飞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高职院校人文通识读本)》以专题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人手,涵括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整体特征,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汉字的特点及演变历程,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中所蕴含的礼俗特色,传统服饰文化的演进及特质,紫禁城的建筑和封建礼制,科举制度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讲述宋代汴粱城的社会生活,孔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