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寻访城镇化中被遗忘、被排斥的主体——人。
内容简介
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资深记者,作者行遍中国,采访计数百人,包括居民、官员、规划师、建筑师、学者、工匠等,用敏锐细腻的笔触记录下快速城镇化洪流中他们的命运沉浮,为城市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实录。
作者寻访故宫最后的工匠、西安古城墙的守护者、“世遗”村落居民……聚焦无数个体的迷茫和憧憬,叹息和坚守,呈现在作者笔下的有拆迁和保护的激烈冲突、资本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博弈、效率与公平的取舍、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有对往昔时光的缅怀、对时代变迁的喟叹,以及对城市未来的展望。
作者简介
作者贾冬婷,《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长期专注于建筑和城市领域报道。著有《园林:中国人的桃花源》《百岁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到乡村去》等文章。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自序
01 城市与记忆
故宫最后的工匠
“储上木以待良工”
“金砖”传说与旧瓦新釉
彩画行“先生”
样式雷:中国古建筑世家背影
雷姓的剩余价值
隐身的建筑师
样式雷和中国古建筑的没落
失去胡同的前门大街
生活:“兴隆街上兴隆象”
商业:打磨厂记忆
胡同、街巷、大街的变奏
步行街的商业重兴想象
寻找失去的恭王府
第一块拼图
昨日重现?
更多谜题
外滩:重回“公共客厅”
车的外滩还是人的外滩?
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找寻
外滩公园和大楼:不完整的公共性
外滩大楼的新样本?
石库门的身份重建
变异的市民空间
石库门改造,渐变式路径?
02 城市与人
西安城墙与西安人:情感的守护
冷兵器时代的最后遗存
拆与保的分水岭
被遗落的生活现场
重生
激活
土楼里的宗族流变
江家的仪式化生活
走出土楼
“老祖宗遗产”的新价值
变异的宗族向心力
“世遗”西递:乡村的终结?
权威
消逝的乡村
外力
乡土
站起来的城中村?
祖屋之上的廉租屋经济
以土地换改造?
上海,张爱玲与郑苹如的命运交叉
张爱玲,公寓作家的静安寺路
郑苹如,万宜坊的美艳“女特务”
命运交叉的场景
从异乡到异乡:重访萧红漂泊地
呼兰河:禁锢与自由的双重世界
沦陷下的哈尔滨:一个人与一个群体
上海:鲁迅与青年
香港:与蓝天碧水永处
03 城市与再生
白塔寺再生:胡同小院的生存与生活
种子:一种干预策略
拼贴城市:四合院、社会主义大楼和鸽子
生存与生活
震区未来:建筑师的想象与实践
由一块砖开始
协力造屋,不仅是重建房子
纸房子:美好而脆弱的“新校园计划”
为了忘却的纪念
后工业时代的大工厂
焦化厂,抢救下来的工业遗产
焦炭是怎么炼出来的?
颠覆“798”的工业遗产公园?
生态城,改变的种子?
绿色城市≠生态城
社区里的有机生长
自行车和步行的城市
新造城运动?
地下“异托邦”,共享空间的可能性
异托邦
地瓜与社区共享
每个房间都是一个App
到西河去:乡愁与愁乡
点一把火
到西河去
分散后的经济联合
谁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记忆是201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贾冬婷。
得书感谢您对《谁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记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