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青年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

从新青年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指出“新青年”同人、创造社跨界人物和美术团体决澜社,分别作为1910年代先锋运动策划发起人,1920年代先锋文艺探索者和1930年代前期先锋美术代表进入此书的研究视野,通过较为周密翔实的史实描述和一定的理论观照,生动勾勒出同期先锋文艺运动在艺术交叉领域的历史演变状况。

内容简介

《从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借鉴主要先锋派文艺理论,聚焦我国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至1935年抗战爆发前夕新文学与新美术两大领域间的交叉区域,以人事活动为中心,撷取和考察活跃其间的先锋文艺运动代表人物、社团和事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第一节 西方两大先锋派理论与中国先锋文艺研究概述

第二节 比较视野下文学与美术的跨界研究: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的一种尝试

第一章 1919:《新青年》与一场未遂的“革命”

第一节 “美术革命”的提出:口号与分歧

第二节 美术的功用与价值——蔡元培与鲁迅的不同认识

第三节 奇特的“孪生子”:新艺术运动与新文学运动

第二章 三个“艺术学徒”的20年代

第一节 “五四”后的艺术两难选择:文学还是美术

第二节 倪贻德:复归色、形、线的生命跃动

第三节 许幸之:为时代的美术

第四节 叶灵凤:摩登的创造

第三章 《艺术旬刊》:一本先锋艺术杂志的短暂存在

第一节 《艺术旬刊》的诞生与宗旨

第二节 编撰核心及其艺术思想

第三节 从改版到蒸发

第四章 决澜社与30年代前期上海文艺界

第一节 庞薰琹、倪贻德与决澜社的成立

第二节 “师说”之争——决澜社与普罗派的非正面交锋

第三节 决澜社与《现代》杂志

参考文献

后记

从新青年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是2012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胡荣。

得书感谢您对《从新青年到决澜社: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南开史学青年文库)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两汉时期的风俗观念进行政治文化考察,探讨两汉风俗观念和社会软控制之间的联系。
中印早期现代转型比较研究(1500-1800) 电子书
本书主要聚焦15-18世纪以来中国与印度的王朝帝国清与莫卧儿帝国及其向现代性转向的问题,试图从转型动力、模式及遇到的全球性挑战,去平视中印两个王朝国家与同期西方具有某些现代性因素的潜质,最终发现发展转型存在的文明梯度效应及梯度力作用的影响与客观动因,评析中印两个国家其转型失败的主体及其体行知用的得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 电子书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本书每章均分为六大板块,依次为“本章导学”“知识框架”“内容梳理”“课后实践”“拓展阅读”“巩固测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5年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5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4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