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会:美国政府的创造,1789—1791

首届国会:美国政府的创造,1789—1791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诗一般的语言讲述美国政治体制构建的曲折故事, 精彩呈现宪法条文背后改变历史的激情与冲突。全书主线连贯,各章情节独立,只需要15分钟,即可阅读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

内容简介

首届联邦国会是美国历最富有成效的一届议会,在美国历史及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具划时代意义。它将宪法从一卷羊皮纸转变为强有力的政治机制和灵活的政治实践,将共和的梦想落实为有血有肉的现实。

然而,首届国会召开于风雨飘摇之时,奴隶制的幽灵始终盘桓在国会的上空,它将阶级矛盾、南北方、东西部、虚弱无力的联邦与各自为政的诸州,宪法与反宪法等问题纠缠在一起;国会内部也充斥着个人偏见和地区之间的不信任、内部交易,以及平庸之辈的怠惰。混乱、偏见、敌视、不睦笼罩着国会中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体。如何从一张纸开始建构新政府?宪法的崇高性如何落实到政治机制的运作中?高不可攀的抽象理论能否化为日常的政治实践?制度运作中如何平衡利益、制约权力?面对一系列盘根错节的现实问题,国会议员们深知:国家存亡端赖各方的谈判与妥协。

1789—1791年,国会议员们展开了漫长的讨价还价。谦逊宽容的华盛顿,雄辩实干的麦迪逊,头脑精密、富有卓识的汉密尔顿,性情刚烈、信奉共和的格里,坚定的反联邦主义者麦克莱……这些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个性,秉持不同政治立场,代表不同利益的建国者纵横于各利益团体之间,极尽游说之能,尽显政治风采,将政治智慧与政治手腕运用得炉火纯青,虽偶有私心,但仍将公众利益与宪法的崇高性置于私利之上。*终,在一片混乱与分歧中,各利益团体在重大问题上达成妥协,《权利法案》《联邦税收法案》《司法法》《国家银行法案》相继签署,宪政运作机制在无序中循序渐进。

首届国会的成功绝非历史必然,它是政治角力、鲜明个性、不同理念以及超凡决心合奏的史诗华章。它所灌注的多元利益团体之间谈判与妥协的精神,锻造出美国此后两百多年精巧别致的政治机制运作的品格,为美国宪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作者福格斯·M. 博德维奇,生于美国纽约,是一位阅历丰富、著述颇丰的历史学家、作家、记者、书评人。曾任伊朗《德黑兰杂志》编辑、联合国新闻发布官、中国新华通讯社顾问。2015年,担任耶鲁大学“莱曼”奴隶制、奴隶反抗和废奴研究中心评奖委员会主席。

博德维奇历史写作的最大特点是“观念新颖,行文新潮”,故事动人心魄,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无浮夸媚俗之态。他已出版七部非虚构历史作品,其中《美国大辩论:亨利·克莱、史蒂芬·A. 道格拉斯与维系联邦的妥协》(America's Great Debate: Henry Clay, Stephen A. Douglas, and the Compromise that Preserved the Union,2012)被《华盛顿邮报》提名为“2012年度最佳图书”,2013年被《洛杉矶时报》提名为“2012年度最佳历史图书”;《到迦南去:地下铁与为美国精神而战》(Bound for Canaan: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and the War for the Soul of America,2005)被美国多家书店和图书出版协会评为“2005年度最佳非虚构图书”。

作为多产书评人,博德维奇长期为《华尔街日报》等流行报刊和学术期刊撰写书评,主要就18—19世纪的美国历史等相关主题发表评论。博德维奇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其社评文章多载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哈泼斯》杂志、《纽约》杂志、《读者文摘》等刊物。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译者序

第一届联邦国会议员名单

前言 尼布甲尼撒的怪物

第一章 汹涌之海

第二章 政府的扶植之手

第三章 新纪元

第四章 气派与批评

第五章 复杂要务

第六章 一个重要而微妙的议题

第七章 丑陋的政治

第八章 性质不明的提案

第九章 书面保障

第十章 无与伦比的中心

第十一章 插曲一

第十二章 金融的迷宫

第十三章 全国性的滔天大罪

第十四章 骚乱的号角

第十五章 密谋、会晤、计策、反计

第十六章 南方立场

第十七章 印第安人

第十八章 插曲二

第十九章 自由最好的所在

第二十章 最差的引擎

结局 美国曙光

后记

致谢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表

参考文献

首届国会:美国政府的创造,1789—1791是2018年由纸间悦动出版,作者[美] 福格斯·M. 博德维奇。

得书感谢您对《首届国会:美国政府的创造,1789—1791》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远去的亲人 电子书
本书记载了作者陈维秀自认识蒋汉杰开始的直至陈维秀离开人世这一段时期有关于蒋家的家族历史以及当时上海地下党员生活的真实写照。陈维秀,祖籍江苏无锡玉祁镇。由母亲作主,19岁嫁给姐夫——商人蒋汉杰。从1939年至1953年养育了五个子女。上海解放前她作为家庭主妇协助丈夫和子女进行地下工作。解放以后进入中国畜产公司上海分公司,直到1973年退休。2000年前后,她开始撰写蒋汉杰家史,历经数年完稿。她为蒋家
永远的战士 电子书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2018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开展征集山东老战土历史资料工作。邹城市老干部局以此为契机,联合有关单位启动了“永远的战十”征文活动,以参战老战十为记录对象,讲述战争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时半年,组织30个单位80多名下作人员入户采访600多人次,查阅人事、军史、党史等资料,形成书稿42篇近30万字,真实记录了老战士的战斗经历和
厦门的兴起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论述了清朝时,厦门作为一个沿海贸易港口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沿海贸易中的地位,向我们揭示了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逻辑,展示了厦门乃至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的生动细节。对于我们今天深度认识厦门商港由来之路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未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明的比较 电子书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
朱德的品德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