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僧入华来:宗教卷

番僧入华来:宗教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丛书,书中很多研究引起国际宗教学界重视,推进中古外来宗教入华后“华化胡裔”的原创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的宗教卷,围绕“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主题,对北朝隋唐时期各种宗教错综复杂的图景进行考察,针对由西亚、中亚传来的景教、祆教、摩尼教入华后的传播和变化,做了不同层次的研究。

书中许多前沿性的课题被重新解读和再次提出,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尤其对植根中国大地新发现的出土文物,长安米继芬家庭的景教信仰,洛阳景教经幢的比较考释,景教天使与佛家飞天的辨识,安备墓祆教圣火的艺术表现,祆教大会石槨线刻画的解读,摩尼教禁欲艺术品的分析,首次发表后都曾引起国际宗教界学者的思考与转引,其对“三夷教”艺术的探索和观点开辟了新的领域,推进了中古外来宗教入华后“华化胡裔”的原创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葛承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退休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敦煌研究院等院校兼职教授。1993年起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汉唐文明、丝绸之路、宗教文物、艺术考古、古代建筑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词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

胡汉研究一百年(总序)

前言

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

唐代景教传教士入华的生存方式与流产文明

一 入华后传教面临的困难

二 进入中国后的生存方式

三 景教的流产文明命运

从景教碑试论唐长安景教的兴衰

一 景教传入唐长安原因

二 景教“本土化”传播的成功因素

三 景教在长安兴衰的根本原因

唐、元时代景教歌咏音乐考述

西安、洛阳唐两京出土景教石刻比较研究

一 从盛世景象到中兴传承

二 从西京长安到东都洛阳

三 从外国番名到中国俗名

四 从米国寺主到粟特信徒

五 从个人信仰到家族信仰

景教天使与佛教飞天比较辨识研究

洛阳唐代景教经幢表现的母爱主题

一 母爱主题

二 亡师作用

三 代祷仪式

从新疆吐鲁番出土壁画看景教女性信徒的虔诚

唐两京摩尼教寺院探察

试论克孜尔石窟出土陶祖为摩尼教艺术品

龟兹摩尼教艺术传播补正

祆教东传长安及其在陕西的遗痕

一 祆教东传长安

二 唐长安的火祆教

三 祆教在陕西的遗痕

祆教圣火艺术的新发现 ——隋代安备墓文物初探

一 对安备墓志的解读

二 对祆教图像艺术的分析

三 对祆教文化传入的认识

隋安备墓新出石刻图像的粟特艺术

北朝粟特人大会中祆教色彩的新图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朝石堂解析

一 石堂整体图式

二 图像题材解析

三 大会祆教色彩

唐长安伊斯兰教传播质疑

本卷论文出处 (“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专题)

本卷征引书目举要 (为节省篇幅,征引史料古籍全部省略)

Han and Hu: China in Contact with Foreign Civilizations

后记

番僧入华来:宗教卷是202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葛承雍。

得书感谢您对《番僧入华来:宗教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电子书
这本书回应了普通话与方言话语次序背后的问题,即普通话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衍生品,亦是形塑“现代中国”的关键元素。
宗教与历史(第十一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十一辑。
追求——危祖华与鹤文博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纪念危祖华同志的文集,由其女儿危亚萍、女婿董治平主编,有根据危祖华生前的日记整理,有其学术研究成果,有其子女及生前好友、同事、领导或撰写的怀念性散文、诗歌、书信及悼词等。大学毕业后,放弃省委机关工作机会,不远千里徒步大山,支援山区建设。为振兴鹤峰文化,他从零开始,创办皮影剧团、柳子戏团、鹤峰县博物馆。他长期坚持搜寻县内外历史遗迹、文物遗存,悉心保护革命旧址、遗址,为鹤峰县革命老苏区的认定
石头上绣花:影雕李雅华 电子书
本书记述自崇武名匠家走出来的李雅华,从小与石头摸爬滚打,经历了与父亲决裂、另立山头、闯荡江湖、婚姻之殇,及种种挫折失败……在文化与商业的夹缝中,她扛着石头过河,“趴趴走”抱紧石头,创办了石文化公园、石雕博物馆,尤其创建了“在石头上绣花”的惠和影雕,成为传统石雕工艺的一朵奇葩。
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 电子书
本书研究了15世纪初期德国的宗教改革和随之引发了德国农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