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话语主题读本,为中国崛起构建理论根基。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至今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理论和实践运动。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反对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或机会主义,对各种思想理论资源保持有选择的开放态度,同时又反对把某些思想或理论原则形而上学化的教条主义,逐渐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

本书的特点在于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不断融合、相互激发和提升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正当性。

作者简介

作者吴新文,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哲学博士,兼任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常务理事、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学术委员。主要从事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应用伦理等方面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建构中国话语——“中国话语丛书”总序

引言

第一章 中国人自己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西化”倾向

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基于中国关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第二章 从西欧、苏俄到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西欧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和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传播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沉浮

第三章 革命与建设的辩证法

破除革命和建设的二元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

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成就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思想武器

第四章 文化传承与文明再造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传统

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差异性和亲和性

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吸纳与利用

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民族文化特色

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毛泽东的探索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争论”

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

毛泽东探索的成果与局限

第六章 邓小平的开创

改革与革命

开放与自主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七章 “姓资”?“姓社”!

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线

扬弃和利用资本主义

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八章 三个历史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使命

第九章 大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文明与当代中国

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科学技术

中华文明复兴与全球文明秩序

后记

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是2017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吴新文。

得书感谢您对《再造文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生态文明 电子书
本书分三篇:上篇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替、生态危机的根源、可持续发展的兴起和困境;中篇生态文明观,研究地球表层与信息增殖、全球生态文明观及其理念的思想渊源、生态文明观下的价值观;下篇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及路径,环境持续、经济绿色、文化生态、科技创新、社会和谐发展。
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电子书
本书旨在探讨启蒙运动及其后果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现代性语境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再阐释。第一部分通过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启蒙实践对启蒙精神的确立,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启蒙理性构造传统的奠基,分析理性主义是怎样取得统治地位的。第二部分分析了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对启蒙的基本态度和观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自身限制必然会导致这些成熟历史条件对资本主义的再一次否定,而这恰恰应当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9辑) 电子书
本刊原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2019年《论丛》改版为集刊,每年出版发行两辑,栏目重新进行精心设计,本辑为第9辑,主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八辑) 电子书
本刊原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由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组织、筹划、编著。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电子书
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