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限性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有限性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揭示了中国哲学史上有限性概念的主要内涵、流变及其消失。

内容简介

哲学的有限性问题涉及认识论、生存论等维度,中国哲学在有限性问题上的认识复杂多端。本书主要论述了先秦儒道两家(包括孔子、思孟学派、《周易》、荀子、庄子)对界限的认可,及宋明理学、内丹学等后世儒道学派对这一维度的转变。并分析了中国思想史上有限性维度的困境及其消失,包括墨家的反对等等,进而论证了中国古代传统中有限性维度消失在思维方式上的原因,包括中国哲学宋代以后整体转向内省的思维向度等。

作者简介

作者彭战果,哲学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西哲学比较。出版有《无执与圆融》《儒墨哲学比较研究》等著作三部。在《山东大学学报》、《周易研究》《文化中国》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绪论

第一篇 中国思想史上的界限意识

第一章 周代礼乐传统与孔子的界限意识

一 天命靡常与制礼作乐

二 礼崩乐坏与礼仪之分

三 对礼乐客观性的论证

四 克己复礼与仁的发现

五 认知的限度与知识传递的困难

第二章 思孟学派的生存有限性与道德主体的建立

一 天命之谓性与人是被造物

二 尽心知性知天与德性主体的建立

第三章 《周易》的虚假错误观及认知的限度

一 阴阳观念的限定义

二 阴阳与神的张力

三 见仁见知和虚假错误的必然性

四 知几与人的超越性能力的悬设

五 知几与知识的建构

第四章 荀子的天人有分说与客观秩序的重要性

一 天人有分与主体性的凸显

二 性恶论与道德实践的外在性

第五章 庄子对认知有限性的理解和把握

一 道的不可触及性

二 知识在体道中的积极意义

三 知识与道的展现形式

第二篇 界限意识的消失与有限性的隐退

第六章 墨子对人的有限性界限的破除

一 天志、明鬼与超越性存在的经验化

二 非命与对界限的否定

三 非命与德福关系

第七章 天道性命相贯通的萌芽和实现

一 性与天道的贯通

二 内在超越与自由作为一种呈现

第八章 先天气的有限性与内丹学自然生命超越论的建构

一 生命的双重构成与先天一气的有限性

二 返还工夫的两个环节与先天一气的圆满

三 锻炼先天与自然生命超越的完成

第三篇 有限性思想式微之原因

第九章 性与天道关系演进原因总结

一 内在原因说

二 外来影响说

第十章 相关性宇宙论与儒道有限性维度的消亡

一 相关性宇宙论简介

二 相关性宇宙论对儒家的渗透

三 相关性宇宙论对道家的渗透

结语

中国古代有限性思想研究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彭战果。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有限性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杜威探究型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探究”为核心范畴,把杜威的哲学标示为一种探究型的哲学思想,打通探究、知识与逻辑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社会探究这一范畴,使杜威哲学过渡到社会层面,杜威哲学的整体面貌得以显现;概括了杜威哲学的五个基本方法论,并将其用于分析杜威的各个哲学领域,从而使杜威哲学的晦涩和模糊变得清晰而生动;着重关注杜威的逻辑理论,探讨杜威早期的逻辑思想和后期逻辑思想的关联。
中国伊斯兰先贤:马注思想研究 电子书
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有“回族四大著作家”(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的说法。马注思想之所以值得重视和研究,完全与他出生于回族世家,自幼受儒学教育从而在融合伊斯兰与儒家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清真指南》堪称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杰出代表作。当前,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的赛莱菲耶极其活跃。它在国际政治领域,已经产生了可见的危害;它在思想、文化、宗教领域的流传,人们同样不应低估它的严重影响。
汤普森历史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五章:汤普森及其思想概述、汤普森思想理论的形成、汤普森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汤普森历史哲学的历史建构、汤普森历史哲学的政治使命。
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研究 电子书
宽容是行为主体对其不喜欢或不赞成的行为、信仰或生活方式有意向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则、有限度的克制。本书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追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综述,不仅系统介绍了远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到伏尔泰、康德等哲学家的宽容理念,而且对每位哲学家宽容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派演变均有述及。本书主旨虽关涉“宽容”又不止于就“宽容”而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电子书
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维护社会制度,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