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揭示了中国哲学史上有限性概念的主要内涵、流变及其消失。
内容简介
哲学的有限性问题涉及认识论、生存论等维度,中国哲学在有限性问题上的认识复杂多端。本书主要论述了先秦儒道两家(包括孔子、思孟学派、《周易》、荀子、庄子)对界限的认可,及宋明理学、内丹学等后世儒道学派对这一维度的转变。并分析了中国思想史上有限性维度的困境及其消失,包括墨家的反对等等,进而论证了中国古代传统中有限性维度消失在思维方式上的原因,包括中国哲学宋代以后整体转向内省的思维向度等。
作者简介
作者彭战果,哲学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西哲学比较。出版有《无执与圆融》《儒墨哲学比较研究》等著作三部。在《山东大学学报》、《周易研究》《文化中国》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绪论
一
二
三
第一篇 中国思想史上的界限意识
第一章 周代礼乐传统与孔子的界限意识
一 天命靡常与制礼作乐
二 礼崩乐坏与礼仪之分
三 对礼乐客观性的论证
四 克己复礼与仁的发现
五 认知的限度与知识传递的困难
第二章 思孟学派的生存有限性与道德主体的建立
一 天命之谓性与人是被造物
二 尽心知性知天与德性主体的建立
第三章 《周易》的虚假错误观及认知的限度
一 阴阳观念的限定义
二 阴阳与神的张力
三 见仁见知和虚假错误的必然性
四 知几与人的超越性能力的悬设
五 知几与知识的建构
第四章 荀子的天人有分说与客观秩序的重要性
一 天人有分与主体性的凸显
二 性恶论与道德实践的外在性
第五章 庄子对认知有限性的理解和把握
一 道的不可触及性
二 知识在体道中的积极意义
三 知识与道的展现形式
第二篇 界限意识的消失与有限性的隐退
第六章 墨子对人的有限性界限的破除
一 天志、明鬼与超越性存在的经验化
二 非命与对界限的否定
三 非命与德福关系
第七章 天道性命相贯通的萌芽和实现
一 性与天道的贯通
二 内在超越与自由作为一种呈现
第八章 先天气的有限性与内丹学自然生命超越论的建构
一 生命的双重构成与先天一气的有限性
二 返还工夫的两个环节与先天一气的圆满
三 锻炼先天与自然生命超越的完成
第三篇 有限性思想式微之原因
第九章 性与天道关系演进原因总结
一 内在原因说
二 外来影响说
第十章 相关性宇宙论与儒道有限性维度的消亡
一 相关性宇宙论简介
二 相关性宇宙论对儒家的渗透
三 相关性宇宙论对道家的渗透
结语
中国古代有限性思想研究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彭战果。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有限性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