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犯罪论

实质犯罪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刘艳红教授关于犯罪论体系的系统论述。

内容简介

基于刑法教义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刑法知识的批判性思考而展开探索,因此实质犯罪论不仅仅是对刑法的一种态度和研究刑法的方法,而且是一个以刑法规范为起点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实质犯罪论》深受古典黑格尔法哲学(而非新黑格尔主义法哲学)和现代新康德主义法哲学(而非古典康德主义法哲学)的影响,但又对它们的法哲学立场与观点进行了基于当下时代与作者个人立场的扬弃。古典黑格尔法哲学中的辩证法以及客观主义的合理成分,新康德学派的唯物主义以及价值分析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决定了《实质犯罪论》的应报主义、客观主义、结果无价值论、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等一系列基本学术立场,以及以实质评价为特色的实质的犯罪论等见解。新康德主义哲学中,作者尤其受其中弗莱堡学派观点的影响,强调价值评价在刑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为出发点,主张建立定型构成要件为前提、实质评价为补充的犯罪认识框架,主张实质的构成要件理论,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有责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与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为内容的二阶层体系。基于此种犯罪论体系对刑法研究范式之影响,主张我国刑法学研究应实现从经验论到规范论之转型。

作者简介

作者刘艳红,刑法学者,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法律科学文库编委会

总序

上篇 实质的犯罪论之提出

第一章 犯罪论体系的去平面化与阶层化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如何促进平面四要件体系形成

二、主客观相统一体系核心问题:平面化之分析

三、主客观相统一平面体系理论与实践中的危害

四、结语

第二章 三阶层抑或二阶层:阶层体系之选择

一、三阶层vs二阶层:当下中国犯罪论体系新争点

二、中国三阶层的性质:形式古典的犯罪论体系

三、实质二阶层:中国三阶层“分离命题”破解之必然

四、结语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则与实质二阶层的法治根基

一、我国刑法目的、任务与罪刑法定原则立法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罪刑法定原则功能、使命的错位与人权保障机能的缺位

三、实质二阶层体系与经典罪刑法定原则法治理念之契合

四、结语

第四章 犯罪概念“但书”与实质二阶层的出罪功能

一、《刑法》第13条犯罪概念“但书”出罪功能之肯定

二、“但书”出罪功能于平面四要件体系定位之尴尬

三、实质二阶层体系与“但书”出罪功能之自洽性

四、结语

中篇 实质的犯罪论之本体

第五章 实质二阶层的客观违法性理论:结果无价值论

一、人的主观要素、结果/行为无价值论与阶层犯罪论体系

二、主观要素的性质与地位争点:违法性要素抑或有责性要素

三、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之批判:对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冲击

四、少数特殊主观违法要素:结果无价值论立场的展开分析

五、结语

第六章 实质二阶层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

一、问题的由来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定位:因果关系理论抑或构成要件理论

三、客观归责论作为解决因果关系问题理论的系列质疑与批判

四、实质二阶层体系下因果关系理论的方向:相当因果关系说

五、结语

第七章 实质二阶层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中过失犯的本质

一、过失犯的本质:结果预见义务抑或结果回避义务

二、新过失论之提倡:以结果回避义务作为过失犯本质

三、新过失论立场定位:结果无价值论或行为无价值论

四、如何运用新过失论限定过失犯的刑法处罚之范围

五、结语

第八章 实质二阶层体系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之期待可能性理论

一、实质二阶层规范责任论视野下的期待可能性理论问题

二、主观责任视野下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现实情况与功能分析

三、调节性刑罚恕免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论应有的功能定位

四、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刑法调节性法律原则之调节范围

五、结语

下篇 实质的犯罪论展开:以共犯论为链接

第九章 客观实质共犯论:实质二阶层体系的试金石

一、共(正)犯理论发展动向:客观实质共(正)犯论[554]

二、客观实质正犯论的学说态势:当今正犯理论主流学说

三、实质二阶层犯罪论与客观实质正犯论体系上的一致性

四、兼论——区分制正犯体系之提倡与单一正犯体系之反对

五、结语

第十章 客观实质共犯论视野下的共谋共同正犯论(一)

一、共谋共同正犯:以客观实质共犯论为背景

二、共谋共同正犯理论的来源、发展变化与现状

三、中国刑法语境下共谋“共同犯罪”到共谋“共同正犯”

四、共谋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基于限缩之立场

五、结语

第十一章 客观实质共犯论视野下的共谋共同正犯论(二)

一、我国刑法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误区及成因分析

二、共谋共同正犯论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一致性

三、共谋共同正犯的处罚原则:部分行为全部责任

四、结语

第十二章 客观实质共犯论视野下共犯脱离的判断基准

一、案例引发的思考:如何认定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

二、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共犯脱离的判断基准

三、脱离基准的具体化:规范的因果关系遮断说之贯彻

四、结语

代跋:实质二阶层体系与中国刑法研究范式转型

参考文献

后记

实质犯罪论是201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艳红。

得书感谢您对《实质犯罪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防控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目标读者: 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 培训管理岗位专员、主管、经理、总监等相关从业人员 企业大学负责人、培训讲师、培训专员、培训管理人员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实务操作的初学者 想要从事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 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证书的学员 需要培训管理工具书的人员 想要获取或学习培训管理实战案例的人员 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企业高管、总经理 其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感兴趣的人员 风险和利益,是企业家关注的两个基础性问题。企业家只有将风险和利益并重对待,才能够保证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目前法律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爆发率高、大的风险之一。法律风险一旦决堤,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作为管理者/HR,你是否已经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法律意识不充分、用工体系不完善、规范化办公不全面、对劳动者管理不合法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学会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用人单位如果不加强法律风险防控的意识,那只能是双方博弈中的失败者。 本书总结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阶段法律风险防控的关键技能、操作步骤和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了大量的实操案例,专注解决企业在法律风险的防控和处理层面的难题。
说书人与梦工厂 电子书
关于网络文学的社会学探讨,网文江湖的“百晓生”。
政府会计制度实务操作应用指南:条文解读+实操要点+案例解析(2021年版) 电子书
1.紧跟新法新规,原文深入剖析 严格依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呈现“一笔业务,两种分录”新业务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思维,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政府会计制度。读者可快速查阅制度原文,掌握条文规定与要求。 2.精解案例与例题,实务操作范本 精选了近200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政府会计制度的条文规定,诠释政府会计制度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指导会计工作者正确、高效处理日常会计事务。而且,为会计核算原理搭配了相应的例题,帮助读者提升业务能力。 3.图文搭配,摆脱枯燥学习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条主线并行,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核算要点,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操作规范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图表,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政府会计制度编委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与实战性 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制度与实务工作的桥梁,教会读者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准则与制度。
商法学 电子书
本书重点阐述商法总论、公司法等领域及最新立法、法规与司法解释。
商标之道 电子书
这是一本唤醒创业者和企业家商标意识、品牌保护意识的图书,让更多创业者和企业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品牌权益,并懂得挖掘商标和品牌的价值。《商标之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了“商标先生”方强的个人商标经历,下篇主要解析了两大经典商标案例和常见的十大商标问题。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讲解大量的商标案例、商标品牌故事、商标常识、商标申请实操等,是创业者和企业家保护自己品牌的一本必备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