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生说怀孕

协和医生说怀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孕前准备至新生儿护理全程指导,协和专家详解孕期、营养搭配、产检报告,助您度过40周孕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从孕前准备开始,告别过去那种顺其自然怀孕的观点,协和专家教你做好详细的孕前准备,调整身心状态,做有备而孕的准爸妈。孕中,妈妈和宝宝变化,每周都有详细的记录。40张宝宝发育图,解读妈妈宝宝每周的变化,使你轻松掌握胎宝宝各阶段发育情况。同时明明白白做产检。每次产检时间、重点产检项目详细呈现,配以真实产检报告单,方便你对照查看宝宝的健康状况。一人吃,两人补。协和营养师根据每月胎宝宝变化,推荐当月应重点补充的营养素,并有100道孕期推荐食谱,教你长胎不长肉。另外,每月罗列生活保健、运动、心理健康、职场准妈妈须知、准爸爸必看、不适与用药……协和专家为你360度超详细解读孕期。当然,本书不仅仅指导你健康顺利地度过40周的艰辛孕程,还有分娩、坐月子常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你所关心和疑惑的在书里都能得到解答。

章节目录

封面

作者简介

内封

版权页

Table of Contents

PART 1 孕早期

孕早期饮食营养指导

第一章 孕1月

第二章 孕2月

第三章 孕3月

PART 2 孕中期

孕中期饮食营养指导

第四章 孕4月

第五章 孕5月

第六章 孕6月

第七章 孕7月

PART 3 孕晚期

孕晚期饮食营养指导

第八章 孕8月

第九章 孕9月

第十章 孕10月

PART 4 分娩

分娩前的准备

顺 产

无痛分娩

剖宫产

分娩中的其他常见疑问

待产室里的准爸爸要做的事

附 录

协和医生说怀孕是202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马良坤。

得书感谢您对《协和医生说怀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医生你好——协和八的温暖医学故事 电子书
该书受众面广,适合医学生、住院医师以及广大普通读者阅读、收藏。该分册收录了协和八公众号40篇左右高点击量医学人文故事,创作者为协和系统的优秀作者,篇目包括自得麒乐、夏鹏等年轻医生执笔的“从医开始,到现在”、“我们,都在”、“在星空下”、“除夕夜我值过的班”等文章,这些文章在医圈受到好评,广为流传。借助协和八系列的第一本《从医开始》的影响力,相信本书也会有较好的市场反应
协和医生说:坚持做好这些事 健康生活一辈子 电子书
《协和医生说》科普内容均由北京协和医院医、护、技人员撰写,用漫画形式进行二次转化,经资深专家和医院两级编审,内容科学又简单易懂、生动有趣。 图书分为健康饮食、疾病防治、皮肤美容、妇儿健康、运动康复五大板块,不仅关注疾病防治,更关注大健康领域,撰稿科普专家有于康、潘慧、谭先杰、尹佳、李宏军、林国乐、彭澎等多位协和科普“大咖”。 该系列科普漫画在公众号“小大夫漫画”和“协和医生说”发布,篇阅读量达到5万到10万 ,其中十余篇爆款如《霉菌是一等致癌物!》(王良录)、《协和专家帮你全面了解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谭先杰)、《吃点消炎药而已,至于大惊小怪吗?》(胡杨、张波)、《流感防护要趁早》(柴文昭)、《这些饮食误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于康)均超过10万 ,并被“新华社”“央视新闻”“医政医管局”“健康中国”等公众号选中并予以转发,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及好评。
协和护士说——传染性疾病防护 电子书
围绕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介绍相关的传播途径、症状、检查以及自我预防和管理措施等。普及正确洗手、戴口罩,咳嗽礼仪,消毒隔离方法、防护措施以及自我护理和管理要点等,解除公众在传染病认知和防护方面的误区和盲区,帮助公众形成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治疗观和认知观,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健康观。围绕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
协和护士说——带您揭开常见病的面纱 电子书
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以专科护士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收集到的患者及家属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针对常见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肥胖、癫痫等,相关的疾病知识、治疗措施、预防要点、饮食运动、用药检查、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等,开展健康指导,普及科学的防病和治病知识。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以及为慢病管理做出贡献。在国家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
从骨至筋——骨科医生对你说 电子书
作为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患者或朋友问及一些非常浅显的医学问题,如“我踝关节就扭了一下,骨头没事,为啥一星期了还肿呢?”“我的脚肿了,是不是有炎症?要不要用点消炎药?”“骨折就是骨裂吗?钢板需要取吗?”“什么是网球肘?”“什么叫腱鞘炎?”等。其实,这些甚至都算不上医学知识,顶多算是医学常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每个人大多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其他方面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