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时期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方向、主阵地、主力军,代表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书系统深入研究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成果。本书从宏观战略、政策环境、未来发展、地方实践等多方面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及未来产业的发展做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深入理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科研机构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创新企业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方向布局、各级政府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发挥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科院战略咨询研究院提出的智库双螺旋法为理论指导,以国家部委委托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课题为依托,主要内容分为总论、战略篇、产业篇、未来篇、模式篇、地方篇。既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理论总结和归纳,也有重点产业发展中问题梳理、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的系统分析,同时也有对代表性区域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地调研。此外,本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群化、生态化、国际化和协同化等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战略判断。本书既可以为智库、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以为产业界和地方政府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发挥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作用的研究和支撑机构,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重要载体和综合集成平台,并集成国内外、院内外力量建设的智库型研究院。

章节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总论 用智库双螺旋法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研究 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研究中的“双螺旋法”应用 2
(一) 第1步 制定工作方案:统筹规划研究全过程指导 4
(二) 第2步 收集数据资料:建立规划研究知识层基础 4
(三) 第3步 总体情况分析:践行规划研究时空域理念 5
(四) 第4步 实地调查研究:掌握规划研究第一手情况 5
(五) 第5步 产业发展预测:加强规划研究前瞻性思考 6
(六) 第6步 测定发展目标:突显规划研究引领性作用 6
(七) 第7步 明确主要任务:注重规划研究方向性路径 7
(八) 第8步 循证重点问题:遵循规划研究科学性原则 8
(九) 第9步 体制政策创新:关注规划研究保障性措施 8
(十) 第10步 提交研究报告:完成规划研究高质量成果 9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 9
(一)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问题 10
(二)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问题 11
(三)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问题 12
(四)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能力问题 13
(五)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体系问题 14
(六)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问题 15
(七)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问题 16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模式 17
(一) 从数字经济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7
(二) 从生物经济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物产业 18
(三) 从产业基础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 18
(四) 从制造强国战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9
(五) 从交通强国战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 20
(六) 从“双碳”战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20
(七) 从数字技术和科技赋能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型高技术服务产业 21
(八) 从战略科技融合创新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 22
(九) 从区域创新体系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群化 22
(十) 从新经济形态演进趋势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化 23
(十一)从国内国外双循环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际化 23
(十二)从系统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化 24
四、重点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综述 24
(一) 北京市:与时俱进,聚焦“高精尖”产业平稳快速发展 25
(二) 上海市:提升质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26
(三) 深圳市:先行示范,全面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 27
(四) 四川省:聚焦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 28
(五) 广州市:多点支撑,打造新发展格局下战略新支点 29
(六) 武汉市:夯实基础,打造中部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29
参考文献 30
战 略 篇
第一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回顾 34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34
(一) 产业规模和增速持续提升 35
(二) 企业盈利能力稳步增长 35
(三) 重点领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35
(四) 未来产业发展进入初始孕育和加快形成期 36
(五) 产业能级高、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产业集群逐渐凸显 36
(六)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开放发展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37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7
(一) 产业发展规划缺乏统筹协调,各地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37
(二) 产业发展引领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37
(三) 配套支持政策体系性不强,尚未形成政策合力 38
(四) 资本市场成熟度不高,金融支持体系仍需完善 38
(五) 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总量不足,存在结构性错位 38
(六) 国际贸易话语权不大,缺乏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39
参考文献 39
第二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特征 40
一、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重要性 40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抓手 40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际竞争长期且重要的焦点 41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有自身特定的规律 41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标志 41
(一) 将重大技术突破转化为产品 41
(二) 将重大发展需求转变为现实市场需求 41
(三) 形成新的技术标准体系 42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的特点 42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发展分阶段 42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 43
(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常伴随着新生企业的发展 44
四、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 45
(一) 建立成果转化平台,加速科技创新到产业发展 45
(二) 发展风险投资,完善新创科技企业成长环境 45
(三) 建立科技产业园区,促进集群化发展 46
(四) 扶持应用示范项目,发挥带动作用 46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是197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得书感谢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兴产业生态创新系统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综合运用了生态位理论、产业创新理论、经济计量等方法从不同层面探析了新兴产业生态创新系统,丰富了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电子书
本书着重探究其新型城镇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互动效应与互动机制。
现代经济金融体系构建与改革探究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金融体系认知、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现代经济发展与金融体系构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与智能化体系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改革思路与机理等。
数智未来——从宇宙到元宇宙 电子书
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人造概念,它是由人工智能、区块链、人机交互等多项技术共同“涌现”出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本书称其为“数智社会”。它是将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统一在一起的另类空间,不但可以实现虚实交互,还能够通过万物的数字化表达为生命体赋能,让非生命体“思考”。本书将基于以上认识阐述元宇宙的底层逻辑,这将有助于普通读者形成对元宇宙基本模型的认知并对未来可能面对的“数智社会”有初步的了解。对于已经进入元宇
产业安全评价 电子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产业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包括导论、产业安全评价方法、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产业安全评价的赋权方法、产业安全评价模型、产业组织安全评价、产业结构安全评价、产业布局安全评价、产业政策安全评价和产业安全评价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