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

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知识社会学理论重塑教育:重建“可信性”知识框架。

内容简介

本书稿借知识社会学理论重新理解“知识”,提出从“可靠性”知识转向“可信性”知识的生产取向,重建“可信性”教育知识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观照教育知识的形式与内容,为反思和调整教育理性生活辟出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其他

版权信息

序言

导言

一 问题指向:教育知识的困境

二 解题方案:对“知识”的重新理解

三 解题路径:教育知识生产的社会学解读

第一章 基本概念、基本问题与分析框架

一 基本概念

(一)“知识”的研究取向

(二)可靠与可信的教育知识

(三)“社会镜像”的意蕴

二 基本问题

(一)当代教育知识的困境

(二)教育知识如何可能

三 已有解答

(一)“科学—实证”范式

(二)“逻辑—分析”范式

(三)“经验—叙事”范式

(四)“文化—理解”范式

四 分析框架

(一)已有范式的简要评论

(二)分析框架的反思与建构

第二章 “间际—开放”框架的理论勾勒

一 研究主题:“教育知识如何可能”的社会学解答

(一)“教育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性质

(二)社会学解答的可能性

(三)社会学解答的合法性

二 本体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思维认识

(一)相对论与唯物论

(二)限制性相对论

(三)社会存在决定思维

三 方法论启发:知识社会学理论基质的汲取

(一)知识社会学的早期萌芽

(二)知识社会学的“文化—认识”研究

(三)知识社会学的“科学—实验”研究

(四)知识社会学的“科学—文本”研究

(五)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启示

四 分析思路:“形式—内容”的理论路径

(一)“分析思路”的分析

(二)教育知识的形式

(三)教育知识的内容

(四)形式与内容的耦合

第三章 教育知识的形式分析

一 教育概念的社会之根

(一)教育概念的引进与内涵的争端

(二)教育概念的内涵变更与社会发展

(三)教育概念的创造与社会状态

二 教育命题的类型与交流

(一)教育命题的类型

(二)生产性交流:教育观点与教育观念

(三)群体性交流:教育观念与教育口号

(四)边缘性交流:教育意见与教育常识

(五)教育交流的知识论后果

三 表层形式的生产

(一)教育知识的表述结构

(二)教育观点的论证邀请

(三)教育观念的论证本质

(四)表层形式生产与教育知识的进步方向

四 深层形式的演进

(一)深层形式的理论意蕴与分析路径

(二)亲属社会的深层形式

(三)依附社会的深层形式

(四)民主社会的深层形式

第四章 教育知识的内容分析

一 教育知识的内容是什么

(一)现实事实与可能事实

(二)理论空间与意义空间

(三)意义空间的特性

二 意义空间的生产(一):措辞

(一)“我”的隐退与重现

(二)“是”与“应是”的对峙与融合

(三)“似”与“或许”的断裂

(四)寻求“友声”与“异音”

三 意义空间的生产(二):范式

(一)重复与意义硬核

(二)叠加与意义扩展

(三)自我重叠

(四)群体重叠

四 意义空间的争夺

(一)争夺与争论

(二)争夺的缘起

(三)争夺的策略

第五章 形式与内容的耦合条件与过程

一 教育学者的蜕变

(一)从常人到教育学者

(二)教育学者的学术共同体

(三)教育学者的“学术代”

二 背景知识的产生

(一)背景知识的意义

(二)背景知识的筛选

(三)背景知识的演变

三 教育问题与知识生产

(一)重新理解“教育问题”

(二)教育问题的社会建构

(三)教育问题的解答特性

四 教育知识的耦合过程

(一)教育知识耦合与教育问题解答

(二)问题的“立体化”

(三)问题的“填充”与理论的“成形”

(四)命题的“黑箱化”

第六章 超越当代教育知识的困境

一 当代教育知识困境探源

(一)深层形式的未确定

(二)意义空间的平面化

(三)教育理想的缺失

二 走出教育知识的生产困境

(一)教育知识的生产困境与机遇

(二)时代教育知识生产的“建基”

(三)知识主体的“群体介入”

三 克服教育知识的价值困境

(一)意义空间的生产

(二)意义空间的再生产

(三)意义空间的传播

四 摆脱教育知识的功能困境

(一)何为教育理想

(二)教育理想从何而来

(三)教育理想如何创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雷云。

得书感谢您对《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知识社会维度与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关注并研究了一种新的强调社会维度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的研究很多时候被冠以“社会认识论”研究之名。长久以来,知识的产生和辩护都被看作是个人的事情,以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来源,强调个人理性对知识的重要性。而以洛克、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认为个人经验是知识的来源。随着心理学的确立和哲学中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特别是随着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的扬弃以及语言转向的兴起,哲学认识论研
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东亚近邻日本为研究对象国,利用大规模问卷调查与质性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掘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在内部生长与外部促进共同作用背景下的历史渊源,引入日本社会利益集团的概念,借鉴倡议政策联盟的分析框架,探究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从不同的社会创业教育类型中选取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社会创业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为分析维度探索性地研究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供需过程。
服务—学习:从教育创新到社会创新 电子书
本书能给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以及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带来一定的新思维,尤其对于那些希望推动实践教学又无从着手的教师有启发作用。
有序社会的知识基础:当代社会管理的社会学理论探索 电子书
本书从梳理社会建设的理论逻辑、探索有序社会的知识基础的目标要求出发,试图通过对当代社会学理论有关社会秩序和治理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梳理。本书对以往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研究中被忽视的学理知识空白进行了填补,对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方法论依据进行了梳理,在社会学理论建设上对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秩序、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反思分析,并形成了本书的基本观点。
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 电子书
北师大美学研究所所长刘成纪老师的学术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