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文学·文化: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古代作品选文研究

文章·文学·文化: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古代作品选文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古代作品选文对青少年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作品选文,以“育人”为主线,梳理古代作品在中学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国文教育文、白论争的背景下,由“雅”到“俗”的演变历程及其被赋予的教育功能的变迁,并探讨古代作品选文变化背后所呈现的国家及知识分子(教科书编者)对未来的理想国民之语文素养(包括技能、品德)的建构与实践,从而分析和总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古代作品选文在青少年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情感陶冶、人格塑造等诸多方面发挥的功用,以期给今天的基础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赵新华,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学术带头人、自治区重点文科基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研究中心成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知文章流别,读雅正之文(1904—1919)

第一节 养未来官绅读写雅正文的国文教育理念

一 以期保存国粹的课程性质对教科书选文的影响

二 清末民初中学的性质对教科书选文的影响

三 中学 西学在国文教科书中的传播与接受

第二节 言选文独大下古代作品选文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一 熟读唐宋 桐城古文,精通作文之法

二 应用文体皆备,以便经世致用

三 展现模范人物,实施道德教育

第二章 看平易古书,欣赏浅近文学作(1920—1926)

第一节 培养健全公民表达交流能力的国文教育理念

一 重视表达交流的课程性质对教科书选文的影响

二 新学制初级中学的特点对教科书选文的影响

三 中学国文教科书对文言文 白话文的选择与偏重

第二节 文言 白话选文混搭下古代作品选文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一 读浅易古代作品,了解平民社会

二 文学文 实用文共选,应用能力 欣赏能力并重

三 展现多元人物,亲近普通民众

第三章 了解固有文化,谨记国学常识(1927—1936)

第一节 培养青少年叙事说理能力的国文教育理念

一 重实用兼审美的课程特点对教科书选文的影响

二 初级中学的平民化对教科书选文的影响

第二节 白话选文盛行下古代作品选文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一 注重单元主题设计,进行爱国乐群教育

二 教学文体分类定型,偏重实用兼及文艺

三 强化历史优秀人物,振起民族精神

第四章 应战时之需,服务思政宣传(1937—1949)

第一节 全面抗战时期各取所需的古代作品选文

一 全面抗战时期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古代作品选文概况

二 全面抗战时期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古代作品选文特点

第二节 解放区亲近平民 文道并重的古代作品选文

一 解放区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中古代作品选文概况

二 解放区初级中学国文教科书古代作品选文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教科书中的古代作品选文

后记

文章·文学·文化: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古代作品选文研究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新华。

得书感谢您对《文章·文学·文化:近代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古代作品选文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综合英语.英国文学经典作品 电子书
全书共分15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并按主题选取三篇英国经典文学作品,每个单元还设计了练习活动,从主要内容信息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古代中国文明(下卷) 电子书
从文明史角度梳理中国五千年历史。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
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外国文学作品 电子书
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狭窄、解读方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教,才能教好外国文学作品呢?本书即着眼于此类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系统梳理中学语文教学中所需的外国文学知识,为中学语文教师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与工具。全书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强调对于外国文学作
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伦理教育现状评述,中学地理教师和学生环境伦理教育、素养的调查为基础,展开中学地理学科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