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清代对儒家经典的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四卷本《中国经学思想史》的第四卷,主要概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体系传统的诠释与诠释学的传统,以及“清代经学”的发展情况等。

作者简介

作者姜广辉,师承侯外庐、邱汉生先生,先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已出版著作有《颜李学派》(1987)、《中国文化传统简论》(合著,1989)、《理学与中国文化》(1994)、《走出理学》(1997)、《义理与考据》(2010)、《麓山雅集》(2012)、《易经讲演录》(2013),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全四卷六册,2010)、《郭店楚简研究》(1999)、《郭店简与儒学研究》(2000)、《经学今诠》初编至五编(2000-2010)等。《中国经学思想史》于2013年获第四届中华图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四卷 分撰人

第四卷分撰情况

清代经学

第八十一章 解构与重构:走向近代的经典诠释

一 清代初期对理学的总结与批判思潮

二 清代中期的经典考据学思潮

三 清代后期的春秋公羊学思潮

第八十二章 士风流变与经典尊黜

一 《大学》经学地位变化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大学》文本及其诠释取向

三 陈确对《大学》的批判

第八十三章 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经学思想

一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提出

二 《周易外传》的道器观

三 《尚书引义》的能所观和知行观

四 《读四书大全说》的理气、理欲观

五 《春秋家说》的民族观

第八十四章 清初学者对宋儒图书易学的批判

一 黄宗羲的《易学象数论》

二 黄宗炎的《图学辨惑》

三 毛奇龄对宋儒图书之学的考辨

四 胡渭的《易图明辨》

第八十五章 李光地与《周易折中》

一 折中于朱熹

二 准天之道,推生民之用

三 穷理尽性至命

四 君臣交以实心

五 养贤以及万民

第八十六章 顾炎武:清代经典考据学的先行者

一 顾炎武的生平与学行

二 “经学即理学”学术纲领的提出及其意义

三 通经致用的治经宗旨

四 顾炎武的古音韵研究

第八十七章 阎若璩与《古文尚书》公案

一 阎若璩曾大量抄袭梅鷟《尚书考异》吗?

二 《尚书古文疏证》找到了《古文尚书》辨伪的关键点

三 阎氏定的“铁案”还能再翻过来吗?

第八十八章 姚际恒《诗经通论》的疑古精神

一 生平与学术

二 对前人解《诗》的疑古态度

三 对《诗经》的诠释原则

四 对近代疑古派的影响

第八十九章 乾嘉考据学形成的历史原因

一 关于“乾嘉考据学”的成因问题

二 关于乾嘉时期的“学派”问题

三 明清考据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九十章 惠栋:标帜“汉学”的吴派宗师

一 重新强调汉儒家法,亦重视贯通诸家家法

二 勤于考证,信而好古

三 批判宋明理学

四 汲取西学

第九十一章 戴震:学主“求是”的皖派领袖

一 戴震的生活环境及其学术思想的形成

二 “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治经方法

三 见“道”之作:《孟子字义疏证》

四 戴震的治经成绩

五 从戴学的接受史看戴震经学思想的意义

第九十二章 章学诚“六经皆史”的思想

一 “六经皆史”:“经”的“还原”

二 从“史”到“经”:“经”的演生

三 实践意识:“经”与“经世”

四 “六经皆史”与“六史为经”

第九十三章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评述

一 洪亮吉入朱筠幕府之后的学术转向

二 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

第九十四章 倡复古典礼学的凌廷堪

一 凌廷堪礼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 凌廷堪礼学研究的方法与观点

第九十五章 一代通儒焦循的经学思想

一 考据不是经学

二 “实测”与贯通

三 “惟经学可以言性灵”

第九十六章 乾嘉汉学的殿军

一 阮元的经典诠释思想

二 阮元的经典版本校勘学思想

第九十七章 庄存与:清代公羊学的发轫者

一 从《春秋属辞》到《春秋正辞》

二 上接董、何,阐明《春秋》大义

三 “章疑别微,《春秋》之大教也”

四 善说《春秋》者,贵“知权”,戒“执一”

五 孔广森自立“三科九旨”的失误

六 孔广森《公羊通义》的评价问题

第九十八章 刘逢禄与清代公羊学的发皇壮大

一 公羊家法与今文学复兴之统绪

二 内部开掘和外部廓清之功

三 阐发“张三世”,传达时代变动的信息

四 阐发“通三统”,论治国“穷则必变”之道

五 阐发“王鲁”、“黜周”,论“大一统”思想的意义

六 继往开来,壮大公羊学派的力量

七 从凌曙和陈立反观清代公羊学复兴之艰辛历程

第九十九章 龚自珍与晚清经学的嬗变

一 “衰世”之音与嘉道时期学术风气的转变

二 青年龚自珍对晚清社会弊端的揭露和批判

三 探讨上古文明起源之阶段演进

四 《春秋决事比答问》对《春秋》大义的阐发

五 有关古文经学的看法

第一〇〇章 魏源的今文经学与晚清思想解放

一 《诗古微》推进学术风气革新的价值

二 《书古微》:以新的视角论述学术史变迁

三 追求社会改革的思想

四 倡导向西方寻找真理

五 龚自珍、魏源今文经学的历史地位

第一〇一章 马瑞辰治《诗经》之立意与方法

一 马瑞辰诗经学的基本理路

二 复圣人之志的治经立意

三 译圣人之意的治经方法

四 对《毛诗传笺通释》的总体评价

第一〇二章 “调和汉宋”的经学思想家:陈澧

一 陈澧经学观的演变

二 义理与考据并重

三 解经之法与读经之法

四 会通汉宋 回归孔孟

第一〇三章 清后期的春秋谷梁学

一 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的经学思想

二 廖平《谷梁古义疏》的思想

三 江慎中会通中学西学的《春秋谷梁传条指》

第一〇四章 廖平的“经学六变”及意义

一 早年的两次思想转变

二 “经学六变”的时间与变因

三 廖平在经学史研究上的成就

四 廖平的尊孔尊经理论

五 对廖平“经学六变”的评价

第一〇五章 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变法思想

一 今文经学思想的确立

二 “托古改制”之“通三统”

三 “与时进化”之“张三世”

四 “大同世界”之“大一统”

五 儒学向近代转化的尝试

第一〇六章 皮锡瑞的今文经学思想

一 生平与著述大要

二 “通经所以致用”

三 “尊孔必先明经”

四 “治经必宗汉学”

五 “义理必兼考证”

六 “学求心得,勿争门户”

结语 儒家经学中的十二大价值观念

一 从哲学层面来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二 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三 从家庭、社会观念来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四 从国家、邦族、天下层面来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后记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是201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广辉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经学思想史(第四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电子书
切近当下的学术热点与人文话题,从大学的视角对诸多文化命题做了独到的思考。
黄同学漫画中国史:清末民初那些年 电子书
国内首部以漫画的形式讲述清末民初——中国近现代历史浓墨重彩的开端的作品。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壹 电子书
以10个领域100位科学家的生平及科学成就为主线,为你展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轨迹和科学发展的环境。
黄同学漫画中国史:清末民初那些年2 电子书
由30万册畅销作家那个黄同学精心创作,爆笑+极简,引爆市场沸腾反响。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