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系统全面的介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关概念。
内容简介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理念,更是中国人民民主的最新实践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含着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原则,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一项历史性成就,也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指向。
本书从中国民主的百年历程入手,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过程、实践样态及其内在辩证关系,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协商民主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揭示了其对于破除官僚主义、批判西式民主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张君,政治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A类项目“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研究”执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主理论、政党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第一章 中国民主的百年历程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探索
一 “南陈北李”的民主观念
二 建党理念及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
三 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
四 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实践
五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主建构
一 协商建国实践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二 新中国第一次普选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三 “五四宪法”的制定
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民主发展
一 恢复和巩固原有民主制度,适时进行基层民主的新探索
二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形成中国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
三 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基础框架,重视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主创新
一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二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及发展
第一节 民主的时代之问
一 国内民主发展需求和创新实践快速增长
二 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
第二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及发展
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关表述的发展变化
二 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三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对位置
第四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意涵
一 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
二 全过程人民民主蕴含的实践要求
第三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样态
第一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一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第二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层次
一 国家政治生活的全覆盖
二 基层社会事务的各环节
第三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着力点
一 政策主导型渐进式变革下的有序政治参与
二 集中民意民智办大事
第四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典型实践
第四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辩证性
第一节 价值: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第二节 主体:先进政党与人民力量的统一
第三节 运行:有事好商量精神与全过程机制的统一
第四节 形态:实质民主与民主形式的统一
第五节 标准:实质性标准与各国权利论的统一
第五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历程
一 盛世表象下的重重危机
二 适应现代化潮流的系列尝试
三 将民众重新组织起来的接续奋斗
四 发展导向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法变化
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三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 时代背景:人民民主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展开
二 核心功能:以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 实践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扩展和深化人民民主
四 推进策略:以有序扩大方式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衍生的公民政治参与需求
第四节 从人民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律性认识
一 现代化与民主发展存在耦合关系
二 从人民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中国式现代化遇到的问题倒逼形成的
三 人民民主的不断发展是上下互动、相融共生的结果
四 民主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六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节 民主与政党的双重关联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人民民主事业
一 人民民主事业的探索者
二 人民民主事业的开创者
三 人民民主事业的推动者
四 人民民主事业的引领者
第三节 党的领导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一 党的领导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二 党的领导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坚实有力
三 党的领导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和效能充分彰显
第七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
第一节 历史变迁中的协商概念
一 “协”与“商”的本义及引申义
二 “协商”概念的出现及其含义变动
第二节 协商民主的两种取向
一 协商民主的商量取向
二 协商民主的审议取向
三 协商民主两种取向之间的张力与比较
第三节 协商民主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支撑作用
一 以有事好商量的民主精神支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
二 以协商民主体系塑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态
三 以集中民意民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高质量治理
第四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基层矛盾协商化解
一 基层矛盾协商化解的研究与不足
二 基层矛盾协商化解的整体性视角与基本类型
三 基层矛盾协商化解的实践样态
四 进一步的讨论与思考
第八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破除官僚主义
第一节 当前官僚主义的类型与特征
一 基于主观故意的两大类型:无知不为型和肆意任性型
二 突出特征:身份、位置与次生灾害
第二节 官僚主义的演化路径
一 作风建设失灵导致官僚主义
二 官僚制弊端带来官僚主义
第三节 两种演化路径的同与异
一 相通性:对权力行使过程以及权力行使者与行使对象之间关系的揭示
二 相异性:凸显了国家治理的不同面向
第四节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破除官僚主义
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含着破除官僚主义的要求
二 破除官僚主义需要防范的不良倾向
第九章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中的西方民主
第一节 西方民主的历史流变
一 西方民主历史流变的阶段划分
二 西方民主流变的双层比较
三 西方民主流变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当前西方民主国家的典型实践
一 多党竞选与政党制度
二 三权鼎立与政体类型
三 两院制与立法机构
第三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西方民主的内在缺陷
一 利益集团捕获国家与政党制衡沦为否决政治
二 政治参与的局限性及其引发的政治冷漠现象
三 政府回应的片面性与民主的劣质化
结语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义与研究前瞻
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与现实意义
二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是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君。
得书感谢您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