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李瑞智(Reg Little)本人的外交生涯、学术背景及汉学、中国学研究进行梳理,从而在整体上厘清其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关于盎格鲁一美利坚文明与中国一东亚、南亚文明在历史渊源、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他对不同模式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共性的论述以及他追根溯源,用“反证”或者说“还原”的方法对现象、趋势、模式背后各自的“源头”即各自的神话与圣贤的研究,从学习与成长、君子与使命、社会与管理、生产与消费、意识与直觉、知识与力量、中医与西医等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对李瑞智新世纪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观进行批判性分析并兼及李瑞智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的“翻译问题”的看法。澳大利亚属于西方俱乐部成员,但又身处亚太地区,因此,有关李瑞智澳大利亚亚洲命运的研究也是本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作者李书仓,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托莱多大学英语系、新西兰怀卡托AT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澳大利亚汉学、英语教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
Preface I
Preface II
导 言
一、结缘李瑞智
二、撰写思路与结构
三、去芜存菁,交流以消弭误解
第一章李瑞智及其汉学研究
第一节 李瑞智及其学术背景
一、个人简历
二、学而优则仕:亚洲的外交生涯
第二节 李瑞智研究的几个关键词
一、一多不分与一多二元
二、汉学、中国学、中国研究
三、盎格鲁‑美利坚与中国‑东亚、南亚
四、东、西方之说
五、知识隔离与文化歧视
六、夏威夷学派
七、理性与通变
第三节 李瑞智汉学研究综论
一、为什么是李瑞智
二、 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研究概况
三、李瑞智的汉学研究
四、意义与局限性
第二章当今世界中华文化思想品质之价值
第一节 学习与成长
一、“学习”——中西方不同的意义和形式
二、早年背诵式学习成就个人
三、西方无法正视当前背诵式学习的优势
四、机械学习对于培养自身素质的优越性
五、机械学习对于造就各类人才的优越性
六、机械学习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
七、小结
第二节 君子与使命
一、君子与绅士
二、君子特质
三、君子特质与当今世界
第三节 社会与管理
一、不同的社会
二、自我修身之于社会
三、德者,得也
四、社会治理中卓越的行政力
第四节 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探源
二、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三、生产与消费中的贸易和服务
四、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起
五、消费是个大问题
第五节 意识与直觉
一、意识——中西溯源
二、回顾过去
三、思考当下
第六节 知识与力量
一、知识:同中有异
二、亚洲的“知识”战略观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知识之于经济、道德
五、中国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
第七节 中医与西医
一、中、西医溯源
二、解读《黄帝内经》
三、中医与儒道
第八节 健康与快乐
一、何谓健康?
二、健康可以产业化吗?
三、树立怎样的健康文化?
四、中国可以贡献怎样的智慧?
第三章新世纪的盎格鲁-美利坚VS中国-东亚、南亚
第一节 柏拉图与孔子——竞争的思想传统
一、西方柏拉图与东方儒家思想之争
二、西方柏拉图思想和东方儒家思想之对比
三、当代发展与未来
第二节 全球治理中的仁与仁治
一、关于“仁”
二、关于“仁治”
三、关于“法治”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亚洲命运
一、现状
二、问题
三、未来
第四节 新世纪的“红楼梦”
一、梦始红楼
二、梦的解析
三、一个乱梦?
结语
一、中国的孔子,世界的儒学
二、未来属于中华文明?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1:用英语教授中国研究生儒学——儒学可以用英语来教授吗?[1]
一、面临的挑战
二、回应
三、自私的放纵
四、虚构的真理
五、超验幻想
六、未来的任务
结论
附录2:邮件往来
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书仓。
得书感谢您对《澳大利亚汉学家李瑞智之研究: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当代价值》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