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通志:两汉卷·纪事篇

中国儒学通志:两汉卷·纪事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儒学通志两汉卷的纪事部分,内容主要是两汉儒学的重要事件。

内容简介

《中国儒学通志》拟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每部分再分纪年篇、纪事篇和学案篇。结合《20世纪儒学通志》,基本覆盖先秦至20世纪末的整个儒学历史,为中国儒学的演进、发展理清脉络。该书以历代大儒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传统文献为依托,从较高的高度俯瞰整个儒学发展脉络,体系完备,方法科学,可望著成新时期儒学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儒学通志”总序

刘邦入关,约法三章

萧何收秦图籍文书

除秦社稷,立汉社稷,置乡三老

立黑帝祠

叔孙通归汉王

郦食其欲立六国后世

刘邦作《武德》之舞

刘邦论得天下之由

叔孙通制定礼乐制度

曹参从盖公习黄老之术

张良学道

刘邦广置神祇而祠

张苍定律历

高堂伯传《礼》

叔孙通实施朝仪

叔孙通著《仪品》、作庙乐

汉高祖立灵星祠祭祀后稷

田何传《易》

唐山夫人作《房中祠乐》

汉高祖求贤

陆贾著《新语》

刘邦以太牢祠孔子

申培见高祖

曹参以黄老之术治国

和亲匈奴

除“挟书律”

伏生传《尚书》

颜贞出《孝经》

曹参卒

陈平为左丞相

弛困辱商贾之律

孔鲋弟子襄为博士

申培游学长安

张良卒

陆贾、陈平等谋除诸吕

贾谊为博士

张苍传贾谊《左氏传》

董仲舒生

贾山上《至言》

诏能言极谏者

张苍为丞相

贾谊作《谏除盗铸钱令》

贾谊上《治安策》

晁错学《尚书》

晁错上《言兵事疏》

晁错上《论贵粟疏》

贾谊著《新书》

土德与水德之争

文帝举贤良

文帝置一经博士

文帝议封禅

文翁兴学

胡毋生为博士

董仲舒为博士

河间献王立

丁宽作《易说》

胡毋生授公孙弘《公羊春秋》

董仲舒论五行

司马迁生

鲁恭王得古文经

立明堂

公孙弘为博士

窦太后黜儒臣

置五经博士

司马谈作《论六家要旨》

汉武帝崇儒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公孙弘征为博士

汉武帝好神仙

裸葬之争

毛苌为河间献王博士

公孙弘复为博士

孔安国献《古文尚书》

诏令举孝廉

颁布推恩令

张汤以治《春秋》《尚书》者补廷尉史

公孙弘封侯拜相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

《公羊春秋》大兴

吕步舒以《春秋》决狱

立乐府

盐铁专卖

张汤自杀

武帝封禅泰山

司马迁为太史令,撰《史记》

孔安国卒

造太初历

司马迁与壶遂论史书

儒生的方士化

司马迁遭腐刑

司马迁作《报任安书》

武帝卒

司马迁卒

召开盐铁会议

刘向生

京房生

戴德、戴圣从后苍习《礼》

萧望之言灾异

褚少孙补《史记》

《穀梁春秋》兴

王吉上疏言得失

丙吉为丞相

征刘向受《穀梁》

宣帝与太子论王霸之道

石渠阁会议召开

桓宽撰《盐铁论》

翼奉言六情十二律

儒者与外戚宦官的斗争

翼奉因地震言事

儒吏与宦官外戚间的再次斗争

周堪为光禄勋

匡衡上疏言改革

焦延寿与焦氏《易》

严彭祖精《公羊春秋》

京房言五声六律

刘向上封事

周堪、张猛被贬

京房奏考功课吏法

刘向著《疾谗》、《擿要》、《救危》及《世颂》

议罢郡国庙

议毁庙

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

诸儒议定祭时

朱云与五鹿充宗辩《易》

京房借奏灾异弹劾宦官

京房被杀

朱云下狱

议复诸毁庙

尽复诸所罢寝庙园

毁太上皇诸庙

五鹿充宗被贬

梁丘临善京房《易》,为少府

成帝尊师

张禹荐彭宣

匡衡论婚制

匡衡等议郊祀之制

匡衡奏罢诸淫祀

杜钦谏成帝戒色

杜钦以灾异谏成帝慎后宫

谷永对策

刘向言不当罢甘泉泰畤

平当上书言宜复太上皇寝庙园

平当等论河间献王之《乐记》

成帝诏求遗书于天下

刘向等校中秘书

刘向《别录》

刘向著《洪范五行传论》

张霸上百两篇《尚书》

翟方进为京兆尹

胡常与翟方进同讲经

刘向上疏谏起延陵

刘向上《列女传》《新序》《说苑》

谷永说成帝禁祭祀方术事

星孛东井,谷永言灾异

刘向以山崩说灾异

李寻说王根

封孔吉为殷绍嘉侯

刘向说成帝兴辟雍

刘向卒

刘歆为中垒校尉

翟方进因灾异被责而自杀

下诏罢乐府淫乐

议毁武帝庙

刘歆继父业校书,作《七略》

刘歆改名秀

刘歆请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于学官

刘歆作《移让太常博士书》

扬雄作《太玄》

扬雄作《法言》

王莽杀王宇、吴章

王莽奏立明堂、辟雍

《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立于学官

西汉察举制设“明经”科

王莽作《大诰》

刘歆等议王莽母服

王莽为假皇帝

颁布《符命》

扬雄为大夫

王莽授诸侯茅土

王莽变官制

刘歆欲夺扬雄《方言》

扬雄卒

立《周礼》于学官

刘歆自杀

崔篆“辞归不仕”,著《周易林》

班彪作《王命论》

薛汉受诏校图谶

桓谭上疏陈时政所宜

苏竟说刘龚

议立《费氏易》《左氏春秋》博士

起太学

杜林以明经为侍御史

郑兴、卫宏、徐巡从杜林受古文

朱浮因日食上疏

郑兴不为谶

王隆作《汉官篇》

戴凭说经

桓荣说《尚书》

包咸入授皇太子《论语》

张纯等议宗庙之礼

起明堂、辟雍,宣布图谶于天下

桓谭卒

赵晔作《吴越春秋》

樊鯈等以谶记正五经异说

博士董钧善为礼

郑众、贾逵从杜子春受《周礼》

改太乐为《太予乐》

伏恭删《齐诗》章句

为四姓小侯置五经师

丁鸿为侍中

贾逵上《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

贾逵论《春秋》三传优劣

白虎观会议

班固作《白虎通德论》

贾逵整理《书》《诗》《周礼》

诏令群儒选高才生学古文经

丁鸿因日食上封事

崔骃卒

班固卒

贾逵奉诏校定古文

张奋上疏请定礼乐

鲁丕辩经

徐防上疏请策试时从其家法

张霸删《严氏春秋》

樊准上疏请举明经及旧儒子孙

刘珍校书东观

班昭作《女诫》

马融从班昭受读《汉书》

马融上《广成颂》

刘珍、李尤、刘毅等受诏撰《汉记》

王逸作《楚辞章句》

窦章为东观校书郎

缮起太学

以太学新成举明经

初行限年察举法

郎上书言灾异

张衡上疏请收禁图谶

张衡作《周官训诂》

延笃举孝廉,注《左传》

令郡国举明经

朱穆推灾异说梁冀

马融为梁冀写奏章诬李固

张楷作《尚书注》

崔寔作《政论》

边韶、崔寔、伏无忌、朱穆、延笃撰《汉记》

郑玄、卢植从马融受业

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

刘陶等千余太学生请愿

崔寔拜议郎,定五经

郑玄东归

初置秘书监

延笃论仁孝

赵岐始作《孟子章句》

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请愿

荀爽对策

党祸起

初赦党人

党人表谱

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

钩党狱起

党魁李膺下狱死

李巡请刻五经于石

诏刻石经

卢植请立古文博士

蔡邕徙朔方

蔡邕上书奏其所著“十意”

大赦天下党人

服虔作《春秋左氏传解谊》

牟子撰《理惑论》

谢该作《谢氏释》解《春秋左传》

《东观汉记》

刘表兴学于荆州

虞翻以所著《易注》示孔融

曹操杀孔融

仲长统《昌言》

刘备使诸儒典掌旧文

刘劭为太子舍人

刘劭作《爵制》

曹操卒

参考文献

中国儒学通志:两汉卷·纪事篇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臧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儒学通志:两汉卷·纪事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探古求今说儒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提纲挈领看儒学》《不废江河万古流》《少正卯之死》《打假何须烧店》《孝经今释》《打开门的钥匙》《国风何曾再流行》《千秋功过董仲舒》《管窥孔子》《不要给神仙戴错了帽子》等10篇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睿智风趣的语言、从古为今用的视角审视传统儒学的精华内容,对儒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当代哲学经典·中国哲学卷 电子书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不同于以往依附于经学或子学的中国传统哲学,它从一开始起就成为中西思想接触、碰撞和交流的产物。
儒学近代之境.励耘史学文丛 电子书
本书以历史文献为据,从探讨章太炎儒学思想的学术渊源入手,分阶段考察其代表性著作和思想流变,重点论述章太炎儒学思想及其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第一,从学术史角度探讨章太炎的儒学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及其与现代学术转型的关系;第二,从思想史角度分析他对儒家思想的创造性阐释;第三,从政治史角度论证章太炎的儒学思想与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关系。
实用主义的儒化:现代新儒学与杜威 电子书
本书从现代新儒家与杜威的共同关切中,提炼出“生命三境”即生存之境、生活之境、生命之境作为考察的纲要,深入探究民族生命的生存进化、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生活睿智、生命教养、生命理想等关键问题。本书在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杜威实用主义的互动关系中,提出“实用主义的儒化”命题。作者的问题意识高度自觉,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有价值的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水平思考.经典篇 电子书
本书属于德博诺创新思考经典系列。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总是有新的想法,而其他人却没有?德博诺认为,传统的垂直思维往往会抑制我们解决问题和提出新想法的能力。本书讨论的水平思考是一种更简单、更自然的方式,它有助于开启创造力、打破僵化的固有思维模式,产生简单、合理且有效的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