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北京市孕妇学校指定用书。在生命孕育的关键期,给妈妈和宝宝专业的呵护和关爱。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16章、348页,以四色图文视频演示的方式,详细回答了孕产妇最关心的怀孕、分娩、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1章怀孕分娩可以享受的政策红利:第2章怀孕前将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第3章胎儿的生长与准妈妈的身体变化;第4章产前检查重点和注意事项;第5章环境因素对母胎的影响;第6章孕期营养与饮食;第7章孕期食源性疾病的预防;第8章孕期运动评估与规划;第9章孕期心理变化及调适;第10章轻松自然,顺利分娩;第11章认识剖宫产;第12章产褥期保健;第13章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第14章新生儿护理;第15章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与儿童早期发展;第16章关注婴儿睡眠质量。
作者简介
编者游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妇幼临床和妇幼保健工作26年。
中国妇幼保健学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主编简介
权威专家团队
编委会成员
第1章 怀孕分娩可以享受的政策红利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免费孕产期保健服务
1. 建立《母子健康手册》
2. 免费产前检查+产后访视
免费母婴传播性疾病干预服务
1. 免费对象
2. 服务地点
3. 服务项目
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
1. 筛查病种
2. 筛查地点
3. 筛查方法
4. 筛查结果通知
0~6岁儿童免费健康服务
1. 免费新生儿访视
2. 免费健康体检
3. 免费免疫接种
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1. 国家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
2. 国家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第2章 怀孕前将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
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1. 检查时间及地点
2. 检查项目
3. 生育二胎更要进行孕前检查
按时、足量补充叶酸
1. 为何要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叶酸?
2. 是否可以通过食物补充叶酸?
3. 补充叶酸的具体方法
合理膳食,为受孕提供营养支持
1. 均衡摄入七大类营养素
2. 培养清淡饮食的习惯
3. 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4. 选用碘盐,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
适量运动,保持适宜的孕前体重
1. 太胖和太瘦都不利于受孕
2. 运动强度和运动方法
规律作息,睡眠充足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 注意口腔卫生
2. 注意性生活卫生
3. 其他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1. 药物
2. 酒精
3. 邻苯二甲酸酯
4. 铅、汞和农药
5. 高温环境
月经周期和成功受孕
1. 月经周期
2. 何时最有可能怀孕
3. 停止避孕
4. 有助于受孕的性交姿势
第3章 胎儿的生长与准妈妈的身体变化
第1~4周:新生命的开始
1. 受精与着床
2. 怀孕的迹象
3. 怀孕测试
4. 特别提示
第5~8周:开始出现早孕反应
1. 胚胎器官分化的关键期
2. 乳房明显增大
3. 出现早孕反应
4. 特别提示
第9~12周:需要努力坚持的几周
1. 胎儿可以自己移动了
2. 子宫开始增大
3. 尿频、夜尿增加
4. 粉刺
5. 便秘
第13~16周:开始进入舒适期
1. 胎儿生长速度加快
2. 早孕反应消失了
3. 小腹向前突出
4. 口腔问题
5. 白带增多
6. 色素沉着
第17~20周:可以感觉到胎动了
1. 胎儿活动更加有力了
2. 扩张的子宫
3. 脚变大了
4. 鼻塞或流鼻血
5. 腰背部疼痛
6. 头晕健忘
7. 皮肤瘙痒
第21~24周:腹部更加突出了
1. 胎儿感觉发育的重要时期
2. 烧心、胀气
3. 潮热和心率加快
4. 妊娠纹
第25~28周:腰背部负担加重
1. 胎儿进入快速发育期
2. 耻骨联合分离
3. 出现宫缩
第29~32周:体重开始迅速增长
1. 胎儿大脑继续增大
2. 呼吸急促
3. 痔疮
4. 静脉曲张
5. 小腿抽筋
6. 疲劳感
7. 胎膜早破
第33~36周:身体日益沉重
1. 胎儿体重增加得更快了
2. 尿频、尿失禁
3. 宫缩更强烈
4. 睡眠问题
5. 下肢水肿
6. 手脚麻木
7. 骨盆压力增加
8. 阴道出血
第37~42周:为分娩做准备
1. 胎儿准备出生了
2. 行动很不方便
3. 又开始感觉恶心
4. 37~38周分娩
第43周或更长时间:过期妊娠
第4章 产前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
产前检查的基本内容
1. 询问病史
2. 全身检查:测量血压
3. 全身检查:监测体重
4. 产科检查:听胎心
5. 产科检查:测量宫高和腹围
6. 产科检查:骨盆测量
7. 辅助检查:血液检验
8. 辅助检查:尿常规检验
9. 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
10.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
11. 备查项目
孕早期检查重点与注意事项
1. hCG检查
2. 孕早期超声检查
3. 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
孕中期检查重点与注意事项
1.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
2. 无创DNA产前检测
3. 孕中期超声筛查
4. 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5. 产前诊断
孕晚期检查重点与注意事项
1. 产科超声检查
2. B族链球菌筛查
3. 胎动计数
4. 胎心监护
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1. 妊娠期贫血
2. 妊娠期糖尿病
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4. 双胎妊娠
5. 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孕
第5章 环境因素对母胎的影响
不良生活习惯
1. 吸烟
2. 饮酒
家庭中的污染
1. 清洁用品
2. 室内装修
病毒或细菌等微生物感染
1. 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2. 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3. 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电离辐射
1. 电离辐射有哪些危害?
2. 孕期真的不能进行放射线检查吗?
3. 超声检查有电离辐射吗?
4.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噪声和雾霾
1. 噪声对准妈妈的影响
2. 雾霾对准妈妈的影响
药物
1. 孕期用药需谨慎!
2. 孕期用药:该吃还得吃!
第6章 孕期营养与饮食
孕期营养需求的变化
1. 对能量需求的变化
2. 对宏量营养素需求的变化
3. 对微量营养素需求的变化
孕期饮食的总原则
孕早期饮食安排原则
1. 早孕反应明显可少食多餐
2. 要注意保证叶酸的摄入量
孕中晚期饮食安排原则
1. 增加富铁食物的摄入
2. 增加乳类食物的摄入
3. 增加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4. 每日食物摄入量建议
适量活动,维持适宜体重
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1. 做好心理准备
2. 做好营养准备
3. 做好乳房护理
特定准妈妈群体的营养问题
第7章 孕期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1. 细菌及其毒素
2. 真菌及其毒素
3. 有毒动植物
4. 寄生虫
影响准妈妈的主要食源性疾病
1. 李斯特菌病
2. 沙门菌食物中毒
3.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5. 未煮熟的扁豆中毒
6. 弓形虫病
孕期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 食品安全五要点
2. 安全购买食品
3. 外出就餐的食品安全原则
得了食源性疾病怎么办
第8章 孕期运动评估与规划
孕期运动的益处
1. 可以有效缓解腰背疼痛
2. 可以预防盆底功能障碍
3. 有助于增强机体功能
4. 可以防止体重增长过多
5. 有助于预防产前抑郁
6. 可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孕期运动前的评估
何时开始运动?
可以进行哪些运动?
1. 步行
2. 凯格尔运动
3. 游泳
4. 孕妇养生保健操
运动前的准备
1. 衣物准备
2. 身体准备
运动时间和强度
运动后的放松
第9章 孕期心理变化及调适
孕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
1. 孕早期:不耐受期
2. 孕中期:适应期
3. 孕晚期:过度负荷期
不良情绪对准妈妈的影响
1. 孕吐
2. 流产、早产、高血压
3. 产后抑郁
不良情绪对胎儿的影响
接纳、放松、支持
1. 接纳自己,相信自己
2. 调整心态,远离不良情绪
3. 学会放松身心
4. 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第10章 轻松自然,顺利分娩
了解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PK剖宫产
1. 对妈妈的不同影响
2. 对宝宝的不同影响
影响阴道分娩的因素
1. 产力
2. 产道
3. 胎儿
4. 心理
分娩前的准备
1. 物质准备
2. 生理准备
3. 心理准备
了解临产征兆和产程
1. 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
2. 什么时候进产房?
3. 了解产程(分娩的4个阶段)
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如何配合?
1. 第一产程配合要点
2. 疼痛来临时可以这样做
3. 宫缩间歇可以这样做
4. 丈夫陪产可以这样做
5. 加速产程可以这样做
6. 分娩镇痛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如何配合?
1. 最佳分娩姿势
2. 掌握正确用力的要领
3. 胎头娩出前后的配合
4. 胎儿娩出后:断脐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如何配合?
产后观察期
第11章 认识剖宫产
为什么要施行剖宫产?
1. 胎儿有宫内缺氧表现
2. 胎位异常
3. 巨大儿
4. 双胎或多胎妊娠
5. 头盆不称
6. 瘢痕子宫
7. 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
8. 脐带脱垂
9. 胎盘早剥
10. 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11. 产道畸形
12. 外阴疾病
13. 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14. 妊娠合并肿瘤
15. 产妇要求的剖宫产
剖宫产对母婴有哪些影响?
1. 剖宫产对新妈妈的影响
2. 剖宫产对宝宝的影响
3. 剖宫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什么时候施行剖宫产?
如何施行剖宫产?
剖宫产前后产妇及其家属应该做什么?
1. 剖宫产前产妇及其家属要做的事情
2. 剖宫产后产妇及其家属要做的事情
本次剖宫产,下次怀孕可以经阴道分娩吗?
第12章 产褥期保健
产褥期身体的变化
1. 子宫复旧
2. 阴道和盆底组织
3. 产褥汗和排尿
4. 胃肠功能的恢复
5. 乳房的变化
6. 月经复潮及排卵
7. 腹壁的变化
合理安排产褥期饮食
1. 产后饮食宜清淡、稀软
2. 食物多样、不过量
3.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4. 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5. 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
产后运动与科学减重
1. 产后运动的现状
2. 阴道分娩后如何运动?
3. 剖宫产后如何运动?
保持心情愉悦
警惕产后抑郁
重视产后访视
产后42天复查
识别疾病征象
第13章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母乳喂养的好处
1. 对宝宝的好处
2. 对妈妈的好处
母乳喂养的方法
1. 从孕期开始做好乳房保健
2.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3. 哺乳的正确姿势
4. 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5. 如何增加泌乳量
6. 上班后:背奶妈妈
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
1. 宝宝吃饱了吗?
2. 宝宝是饿了吗?
3. 生理性乳胀和病理性乳胀
4. 担心无奶或少奶
5. 乳头疼痛、皲裂
6. 乳腺炎
7. 妈妈感冒了
8. 母乳性黄疸
第14章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到来前的准备
1. 房间及环境准备
2. 用品准备
3. 抚养人的心理准备
新生儿的吃喝拉撒睡
1. 新生儿的喂养
2. 新生儿的二便
3. 新生儿的睡眠
新生儿的家庭护理
1. 如何抱新生儿
2. 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3. 保暖与体温
4. 五官保健
5. 指甲护理
6. 臀部护理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1. 生理性体重下降
2. 生理性黄疸
3. 假月经
4. 胎生青痣
5. 新生儿乳腺肿大
6. 粟粒疹
7. 新生儿红斑
异常情况的信号
1. 皮肤颜色异常
2. 过度哭闹
3. 脐部红肿、出血
4. 男婴阴囊增大
新生儿疾病预防
1. 疫苗接种
2. 佝偻病的预防
第15章 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与儿童早期发展
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
1. 运动能力的发展
2. 认知能力的发展
3. 语言能力的发展
4. 社交及情感发展
儿童早期发展
1. 儿童早期发展的概念
2. 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内容
第16章 关注婴儿睡眠质量
什么是健康的婴儿睡眠?
1. 睡眠的一般过程
2. 婴幼儿睡眠的特点
为什么要关注婴儿睡眠?
1. 睡眠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2. 年龄越小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
3. 婴儿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
4. 婴儿容易发生睡眠安全问题
家长应该怎么办?
1. 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2. 保障宝宝的睡眠安全
3. 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
4. 坚持写睡眠日记
怀孕分娩新生儿:医生最想告诉您的那些事是2019年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游川。
得书感谢您对《怀孕分娩新生儿:医生最想告诉您的那些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