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日本汉学家宫崎法子解读中国绘画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中国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类别——山水画、花鸟画,作为其研究对象,以这两类画的兴衰史为切入点,一一剖析画中的表现的主题与其背后蕴含的意义,结合艺术和社会史,解读一代代中国古人在绘画中编织的思想与梦想。既是艺术作品的赏析品味,更是社会学及人文精神的阐述。
全书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两卷。卷一山水画梳理了对山水画的确立、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背景,比如科举制度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出现、文人文化的普及;例举自五代以来到宋、元、明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绘画作品,详述了山水画中的旅人、渔夫、奇石与庭院等意象背后蕴含的文人阶层的隐逸理想;重点解读文人山水画这一派系,论述其创作背景、传播与发展以及中心主题的变迁,从北宋的实景山水画慢慢过渡到元明的山居图、别业图、行旅图、仙山图等的过程。
卷二花鸟画结合大量作品展示,概括从古至宋的花鸟画的发展过程,重点详述藻鱼图、莲池水禽图、草虫图等典型主题的绘画内容,解析画中常见的意象如鱼、莲花、鸳鸯、白鹭、葡萄、竹雀等,表明花鸟画相比山水画承载文人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之外,更多包含了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对幸福的天真追求。
作者简介
作者宫崎法子,日本美术史家,以研究中国绘画史著称。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美术史系,现为实践女子大学文学部美学美术史系教授。著作有《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篇·明》《中国绘画的深意》,曾获三得利学艺奖等多项大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卷一 山水画
第一章 中国绘画的长篇序章
一 超越近代
画与诗
艺术与社会
二 山水与花鸟
画题的等级制度
三 科举与水墨山水画
山水画的技法
士大夫
四 从士大夫艺术到市民文化
作为士大夫文化的水墨画
文人文化的普及:书法与墨戏
第二章 山水画的含义
一 初期水墨山水画及其主题
10世纪辽墓出土的山水画
文会图、雅集图的谱系
贵人的行乐
异国的旅人
二 北宋山水画
从辽墓山水画到初期山水画
五代江南的山水与赵干《江行初雪图》
旅人与渔夫
董源画中的渔夫与旅人
北方山水画中的渔夫与行旅
相传许道宁所作的《秋江渔艇图》
燕文贵《江山楼观图》
相传王诜所作的《渔村小雪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行旅
《早春图》与政治
《早春图》中的旅人与渔夫
三 渔夫的含义和渔父的传统
经典中的渔夫
钓鱼的人才姜太公及通往桃花源的媒介—渔夫
桃花源、隐逸、理想世界与渔夫
陶渊明的隐居、带家人隐居
第三章 文人山水画及其传播
一 宋代文人山水画的开端
潇湘
作为士人绘画的潇湘八景
二 文人的交流与实景山水
文人的聚会与绘画
《潇湘卧游图》
士大夫画的普及和名数表现
牧溪、玉涧的潇湘八景和潇湘八景的终结
三 南宋以后的山水画与主题
南宋的渔夫、寒江独钓与雪中归牧
元代、明代的渔夫与渔乐
明代浙派画家与渔夫
从南宋的旅人到明代的纪游
四 文人山水画的发展与主题
渔父、渔隐的全盛以及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确立
赵孟 的实景山水
从卧游之地到隐居之地
元代的隐居:从山居图到明代别号图
山居图、别业图的谱系与传统
明代文人的行旅图、行乐图
行旅图、卧游图到纪游图
游记与纪游
作为仙界的山水
洞窟与桃源乡
太湖石
文人山水画中的过度与精简
山水画与奇石、庭院
卷二 花鸟画
第一章 花鸟画及其含义
一 花鸟画的含义
金鱼与蝙蝠
《凡俗心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考》
装饰中意义与内容的地位
二 花鸟画前传
花鸟
古代的灵鸟与花
南北朝的自然观
三 花鸟画的确立:自唐至宋
唐代的花鸟表现
牡丹与鸭的花鸟画
五代和北宋时期的花鸟画
徽宗与画院花鸟画
第二章 花鸟画的主题
一 藻鱼图
古代的鱼
从双鱼到藻鱼
鱼化龙
藻鱼图
文人的藻鱼图与双重意义
明代的绘画主题与寓意
二 莲池水禽图
佛教以前的莲花寓意与造型
佛教传入以后的莲花寓意
唐代以后的莲与童子
莲花与鸭或鸳鸯
莲池水禽图:画史与工艺品
鸳鸯
莲与道学
鹭
鹭与儒家思想、科举
三 草虫图
有关“草虫”一词
草虫表现
蔓生植物
葡萄
萱草与竹雀
太阳之花—鸡冠花、葵花
昆虫类
蝉与螳螂、蜥蜴与蛙
宫廷与民间的草虫图
女性与草虫图、花鸟画
第三章 文人绘画与吉祥绘画的主题
一 其他图案的意义
松竹梅
双清:竹与鹤
鹊
鹌鹑
对幅与连幅的问题
二 结语
花鸟画的作用
花鸟画与女性
补充山水画的花鸟画
后记
文库版后记
插图一览
中国绘画的深意是2019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日]宫崎法子。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绘画的深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