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一辑)·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一辑)·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适合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李德新教授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学现代教育示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讲人,辽宁中医大学教授。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中医与周易等课程。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本书是在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讲稿基础上,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并补充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而编写而成的。

  书中首先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及其特点。然后分别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与防治。五运六气学说九个方面,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书中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引发学生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以便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适合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德新,1958年于辽宁中医学院(现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中医的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伤寒论方药析义、中医与周易等课程。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了专著《实用中医基础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主编了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全国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章节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唯物辩证观

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六、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七、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概说

一、哲学与科学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

第一节 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类型和工具

三、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四、中医学的主要思维形式

五、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概念的特征

第二章 脏象学说

概说

一、脏象的概念

二、脏腑的概念及其分类

三、脏象学说的特点

第一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胞宫(附:精室)

第四节 形体官窍

  一、形体

 二、官窍

 三、五脏外华

……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学说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五章 体质学说

第六章 病因学说

第七章 病机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第九章 五运六气学说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一辑)·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是200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德新。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一辑)·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岐黄讲堂系列——听名师讲中医诊断 电子书
本书是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名师刘家义教授课堂实录为底稿,由青年教师徐琬梨博士结合跟随其多年临证、讲课体会,执笔整理,以课堂精华实录形式,原版再现了刘家义教授趣、简、实、活的教学特色。本书不仅保留其授课风趣、深入浅出的特色讲学,同时附以学习纲要,帮助读者提炼中医诊断要点。适合中医初学者,基层中医师阅读学习。
中医治未病新悟 电子书
本书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入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列举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防治方法,从健康教育、科学饮食、体育运动等方面,到中医药防治,介绍了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中医名家学说与现代内科临床 电子书
全书设总论、各论、附篇。各论以现代内科系统疾病为纲,病名为目,涵盖内科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名家学说、现代临床研究与应用、现代名家对古代学说的传承及发挥、典型病例举隅和展望等,本书对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和医务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书以病名为纲目,中医各家学说为引导,突出临床,贯穿经典、名家学说、现代研究、临床病例分析,真正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系列讲稿2——慢性荨麻疹中医证治撷英 电子书
本书汇聚了瞿幸、李元文、刘爱民、欧阳晓勇、欧阳卫权等10余位讲者在慢性荨麻疹诊疗方面的丰富经验,涉及从时间论治、从部位论治、外治手段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方面面。主编为本书所做序言,对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思路作了体系化评价,更可以作为学习者由入门到熟悉的实践指南。本书立足于临床,均为讲者个人经验的精华,实用性、可读性俱佳。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系列讲稿3——损容性皮肤病中医证治撷英 电子书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损容性皮肤病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皮肤科的热点。本书全部讲稿均是聚友会中青年名医的心得,汇聚了欧阳卫权、刘清、李小莎、黄青、屈双擎、隋克毅、申玉琦、李伟、李建红、魏跃刚等10余位讲者在损容性皮肤病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涉及痤疮、面部皮炎、脱发、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