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迄今至为完整的梁漱溟自传,历经27年,先后增删5次的定本
隆重纪念国学宗师、20世纪中国知识人的楷模梁漱溟诞辰120周年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the last Confucian”“国学大师”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与毛泽东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只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1966年抄家,资料全无,仍笔耕不辍;1975年《人心与人生》完稿,前后费时约50年,称“使命完毕,可以去矣”
内容简介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可靠资料。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独具风骨、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辑 我的生平
我的自学小史
序言
一、我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二、我的父亲
三、一个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四、经过两度家塾四个小学
五、从课外读物说到我的一位父执
六、自学的根本
七、五年半的中学
八、中学时期之自学
九、自学资料及当年师友
十、初入社会
十一、激进于社会主义
十二、出世思想
十三、学佛又学医
十四、父亲对我信任且放任
十五、当年倾慕的几个人物
十六、思想进步的原理
十七、东西文化问题
十八、回到世间来
自述
我的家世与生平行事
我的家世
我所受的教育
学习上自觉 行动上自立
生平行事 有志业而无职业
第二辑 我的人生态度
我是怎样一个人?
我的过去
一、我自己的过去
二、我们的期勉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一、第一期思想与近代西洋功利主义同符
二、转入古印度的出世思想为第二期
三、再转而归落到中国儒家思想为第三期
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
三种人生态度 ——逐求、厌离、郑重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
第三辑 我的主要经历
值得感念的岁月
我从事乡村工作的简略回顾
我努力的是什么 ——抗战以来自述
引言
一、1941年2、3月间的一段经过
二、七七以前的讲演
三、“八一三”以前的文章
四、国防参议会
五、访问延安
六、国民参政会
七、改善兵役运动
八、解决党派问题的我见
九、巡历华北华东各战地
十、统一建国同志会
十一、1940年4月间的一个提案
十二、总结全文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一、同盟之前身
二、同盟之发起
三、同盟之定议
四、《光明报》之筹备
五、中间忽生波折
六、问题之回溯
七、问题之解决
八、问题之牵掣未已
九、卒成缺憾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
一、离重庆去桂林
二、只身飞赴香港
三、为筹办事与盟内外人士洽商
四、筹组办报班子 确定报名
五、为报社经费不足奔走
六、国民党的阻挠破坏
七、向国内外公开宣告民盟成立
八、青帮头子杜月笙奉命出马
九、来自内部的分歧与干扰
十、被迫停刊
十一、离港出走 返回祖国大陆
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一、离港
二、到澳门
三、再度飘海
四、由都斛到台山城
五、经过三埠
六、经开平到肇庆
七、搭船上梧州
八、脱险后感想
九、处险境中我的心理
后记
抗战胜利后我奔走国共和谈的经过
一、参加旧政协会议(重庆)
二、政协会后决心退出现实政治
三、出任民盟秘书长
四、再度投身国共两党和谈
为全国团结合作而奔走
回忆参加调查国民党暗杀李闻案
一、要求共同调查
二、赴昆明调查
三、如此“公审”
四、阻挠与封锁
五、报告调查结果
我的努力与反省
一、对于中国革命问题一种似是而非的判断和处理
二、抗战前的言论和行动
三、抗战起后的言论和行动
四、抗战中期到胜利之前的言论和行动
五、抗战胜利到解放前夕的言论和行动
六、说明如此判断和处理的由来
七、问题在武力缺乏其主体
八、深感无秩序之苦
九、武力主体在1911年前和在其后
十、深刻地认识无秩序
十一、不求统一于上而求统一于下
十二、始终自以为是
十三、到底是无秩序还是有秩序
十四、就为不懂矛盾论所以一无是处
十五、这才晓得原来我没有革命
后记
再忆初访延安
一、互不相让的争论
二、“走的是改良之路”
三、“贡献你一句要紧的话”
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毛主席的谈话
一、1946年3月访问延安的谈话纪要
二、1950年后在北京中南海颐年堂的几次谈话
毛主席谈话补遗
批孔运动以来我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及其经过述略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我将这样地参加批孔运动
第四辑 我的主要著作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乡村建设理论》自序
《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人心与人生》书成自记
第五辑 怀念师友
纪念蔡元培先生
纪念梁启超先生
一、怎样认识任公先生的伟大
二、任公先生的生平得失
三、我个人对任公先生的感念
回忆李大钊先生
伍庸伯先生传略
怀念熊十力先生
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
有关师友同住共学的记述三则
一、朝会的来历及其意义
二、秋意
三、我自己的长短
第六辑 思念亲人及家书选录
思亲记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
家书选录
一、寄晓青甥(1930年)
二、寄晓青甥(1951年)
三、寄昭侄(1972年)
四、寄昭侄及黄艮庸(1972年)
五、寄志昭两侄及宽恕两儿](1938年)
六、寄宽恕两儿(1939年)
七、寄宽恕两儿] (1939年)
八、寄宽恕两儿(1948年)
九、寄宽恕两儿(1948年)
十、寄宽恕两儿] (1966年)
十一、寄恕儿(1976年)
十二、寄颂华儿媳(] 1957年)
第七辑 暮年有感
老来回忆此生
谈乐天知命
附录一 敌后游击区域日志(1957年9月编次)
附录二 美国学者艾恺访谈录(摘录)
附录三 梁漱溟年谱简编
增订再版本编后记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201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梁漱溟。
得书感谢您对《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