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

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西方灾害社会学发展趋势进行全景式介绍、归纳、总结与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西方灾害社会学发展脉络及最新趋势,尤其注重对新范式和新视角的深入探讨;主要对灾害集体行动、非正式参与途径、无察觉危机、社会情绪共振、社会脆弱性、社会建构主义、结构式减灾、非结构式减灾、复合型减灾、永续社区减灾、离灾、生态保育、雾霾新型生态灾难、生态韧性和灾害韧性等进行了论述,力求对西方灾害社会学最新发展趋势进行全景式介绍、归纳、总结与反思。

作者简介

作者周利敏,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委。研究方向为灾害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与社会工作教育。2007年以来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重点课题,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0年第4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1第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2007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和广州教育规划课题4项等10项。撰写学术专著《乡村寺庙发展脉络中的嵌入性分析——对湖南省L县B寺庙的实证研究》;在省部级以上刊物独立发表论文30余篇,在CS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西方灾害社会学发展脉络及主要命题

第一节 早期经典灾害社会学、中期社会脆弱性与近期社会建构主义

第二节 灾害社会学实务取向:灾害社会工作研究的兴起

第三节 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命题

第二章 灾害集体行动:经典灾害社会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 灾害社会学中的集体行动研究

第二节 灾区内灾民的集体行动

第三节 灾区外志愿者的集体行动

第四节 灾害集体行动柔性治理的策略选择

第五节 小结:灾害集体行动柔性治理及理论再思考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非正式参与途径:西方灾后重建的重要转向

第一节 引言:重建困境与研究进路

第二节 走出重建困境:非营利组织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灾后重建中的非正式参与途径

第四节 小结:非营利组织参与实践及理论反思

第四章 公私协力:西方公私灾害救助困境破解

第一节 缘起:灾害救助中“全能政府”的终结与非营利组织的兴起

第二节 灾害救助中“政府失灵”与“第三部门失灵”

第三节 走出“失灵”的困境:“公私协力”

第四节 非协调约束下公私救助行为:“公私协力”的现状

第五节 灾害救助实践中“公私协力”机制的建构

第六节 小结:“公私协力”及其理论再思考

第五章 失序之中见有序:灾后重建中的非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功能

第一节 缘起:灾后重建研究中的非正式制度

第二节 非常态情境中非正式制度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灾后重建中的非正式制度类型:基于多案例分析

第四节 小结:非正式制度实践反思

第六章 无察觉危机、社会情绪共振及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1]

第一节 引言:灾害研究中新的学术增长点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中的无察觉危机

第三节 社会情绪共振与无察觉危机

第四节 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

第七章 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第一节 引言:灾害社会学研究新趋向

第二节 理论内涵及分析逻辑

第三节 基本理论假设

第四节 主要讨论面向

第五节 社会脆弱性因子

第六节 多元评估模型

第七节 理论贡献及局限反思

第八章 社会建构主义:西方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第一节 “回笼效应”破解与建构主义兴起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基本内涵

第三节 应用表现及实例诠释

第四节 治理启示及政策意涵

第五节 小结:局限及反思

第九章 从结构式减灾到非结构式减灾:国际减灾重大转向及实践反思

第一节 缘起:西方减灾的最新趋势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类型比较

第三节 结构式减灾悖论及困境

第四节 非结构式减灾基本工具

第五节 国际非结构式减灾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节 小结:西方非结构式减灾实践及理论反思

第十章 复合型减灾:结构式与非结构式困境的破解

第一节 缘起:减灾困境出现与复合型减灾兴起

第二节 “结构式失灵”与“非结构式失灵”

第三节 走出失灵困境:“复合型减灾”

第四节 复合型减灾体系的建构及反思

第十一章 永续社区减灾:国际减灾最新趋向及实践反思

第一节 缘起:环境剧变与国际减灾重大转向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基本内涵

第三节 减灾模型与减灾计划

第四节 永续社区减灾中社会脆弱性降低及生态保育理念提倡

第五节 治理启示及实践反思

第十二章 离灾:国际灾害治理政策创新及中国启示

第一节 大转变:“离灾优于防灾、防灾优于救灾”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相关比较

第三节 离灾思想及基本内涵

第四节 从防灾到离灾:灾害治理的政策创新

第五节 小结:离灾治理的中国启示

第十三章 离灾、生态保育与永续社区“三位一体”新灾害治理模式

第一节 缘起:“风险社会”中现代国家治理能力遭到质疑

第二节 “与自然共生”中的离灾理念

第三节 生态灾害频发及生态保育理念兴起

第四节 离灾、生态保育与永续社区“三位一体”治理模式

第五节 小结:治理启示及实践反思

第十四章 永续发展:新型雾霾生态灾害治理框架

第一节 缘起:“十面霾伏”中的特大城市

第二节 永续发展:雾霾生态灾害治理框架

第三节 永续发展框架下国际雾霾治理经验及中国启示

第四节 小结:永续治理及实践反思

第十五章 从社会脆弱性到社会生态韧性:西方灾害社会学研究的范式革命

第一节 缘起:“打不死的蟑螂”与韧性研究

第二节 范式变革:社会韧性理论与灾害社会学研究转型

第三节 韧性概念发展阶段及基本内涵

第四节 社会生态韧性理论反思

后记

概念索引

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利敏。

得书感谢您对《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十辑) 电子书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
质性社会学导论 电子书
社会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为你介绍质性社会学。
社会学刊(第1期) 电子书
本刊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
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 电子书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构建了一副中国社会学起源发展的全景图。
经济社会学研究(第六辑) 电子书
本书关注社会行为基础上的理论建模,收录了九篇论文,涉及领域包括:参照群体、偏好变迁、集体行动模型、网络行动模型、镶嵌式博弈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