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世之道——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

觉世之道——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主旨在重访影响东亚世界深远的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过程。

内容简介

由于“良知说”形成于正德时期(1506-1521),故针对阳明在此期间种种作为进行考证,厘清其思想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联,重建其提出此说的转折过程。“附录”所载,则是要提醒与说明,阳明的历史形象是经过其门人透过文献的增削与书写的策略所描绘出来的。

作者简介

作者杨正显,祖籍安徽省宿县,1973年生,(新竹)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海洋大学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员。著有《陶望龄与晚明思想》《道德社会的重建——王阳明提倡“心学”考》《王阳明(年谱)与从祀孔庙之研究》《白沙学的定位与成立》《王阳明诗文拾遗》等,并辑录王阳明散佚诗文170余首(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龙场之悟

一、成化、弘治时期学风改变的契机

二、丁卯之祸

三、曲折的贬谪路

四、圣人之道:心即理

五、小结

第二章 “圣人之学”是“心学”

一、时代的需要:君子之学

二、“圣人之学”的展开

三、小结

第三章 圣贤骨血:良知

一、平南赣盗:破心中贼

二、平宸濠的后果:忠泰之变

三、判别是非的标准:良知

四、小结

五、余论

参考书目

一、原始资料

二、近人著作

三、论文

四、地方志

五、外文著作

附录一:王阳明佚诗文辑释

一、可确定年代

二、无确定年代

附录二:王阳明《年谱》与从祀孔庙之研究

一、前言

二、从祀孔庙争议与《年谱》的关联

三、从祀孔庙的标准与《年谱》的修改

四、事功的突出与争议的抹消

五、学术思想的定位与变化过程的隐讳

六、行履无疵于公议

七、结论

后记

觉世之道——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是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正显。

得书感谢您对《觉世之道——王阳明良知说的形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王阳明:一切心法(套装共2册) 电子书
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乃至清朝编修《明史》,才算是以新一代的官修正史为王阳明做了正式的翻案。而在王阳明弟子们谦卑写就的私史里,他又仿佛头顶光环的圣徒,有神鬼莫测之能,每每还有灵异的奇遇。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
问题之道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 电子书
本书按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分别论述了信息收集、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方法和工具。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电子书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探古求今说儒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提纲挈领看儒学》《不废江河万古流》《少正卯之死》《打假何须烧店》《孝经今释》《打开门的钥匙》《国风何曾再流行》《千秋功过董仲舒》《管窥孔子》《不要给神仙戴错了帽子》等10篇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睿智风趣的语言、从古为今用的视角审视传统儒学的精华内容,对儒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电子书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这本书带你看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