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十篇文章,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全面地展示了民国学人及其学术的真实样貌,帮助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十篇。这些曾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的文章,现统摄在“学人与学风”这一主题下,文章间有机结合,既有对学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高明洞彻之把握,又有对学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的客观条理之辨析,同时寄寓作者本人的治学心得于其中,亦对当下的学人与学风有着借鉴和针砭意义。是史学专门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桑兵对晚清民国学术生态的剖析和呈现,一是有助于读者对当时的学人及其学术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获得恰如其分的整体判断和具体把握,并借鉴反思陈寅恪、傅斯年、金毓黻等学人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同时,书中也寄托了作者对当下学术生态的批判和期望,使人反思当下重指标、重名利的学术乱象。

作者简介

作者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资深教授。

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一 圣道与技艺

二 分途未必并重

三 西体双轨

四 分途与合流

“中国哲学”探源

一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二 泰西哲学与中学

三 “中国哲学”的取向

文与言的分与合 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一 废除汉字: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的目标

二 我手写我口:白话文的过渡使命

三 文言白话 孰为正宗

四 龙种?跳蚤?

马裕藻与1934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一 元勋还是罪魁

二 解聘与辞职

三 师、生、校异趣

四 挽留背后的矛盾

五 消沉与发奋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

一 北将入主南营

二 南北新旧

三 由分而合归本原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一 留欧前后的转变

二 顿悟:环境与交友

三 敬而不畏之畏

四 心照不宣的礼让

陈寅恪的西学

一 学问难以贯通中西

二 中国的东方学首席

三 国人之中 西学较优

四 取珠还椟

五 申论

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

一 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

二 “宋学”渊源

三 新宋学及其取径

四 南北宋的高下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一 取西洋哲学观念

二 了解之同情

三 宋贤治史之法

求其是与求其古 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一 思想为语言所支配

二 求其是与求其古

三 方法为仪型 结论不成立

征引文献

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是2017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桑兵。

得书感谢您对《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电子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它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实为梁氏学术论著的代表之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本书内容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为学术思想史类著作中难得的佳作。出版后影响巨大,至今仍备受学者和广大读者所推崇。
科学人本主义——马斯洛存在心理学的哲学研究(修订版) 电子书
本书以生动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当代西方人学的一种最新动向:科学人本主义。作者通过较深层次的哲学逻辑分析,使隐匿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思想中的一条新人本主义思路昭然显现,并揭示了这一新人学的基本理论意向:科学主体化与人性实证化的双向建构。向人们展现了一种新的人学存在论、人学认识论和人论。最后又以马斯洛这种人学理论在现实生活和科学中的有效泛化,表明了这一人本主义新趋向在当代西方的巨大影响。作者最近对此书进行
戴震哲学思想新探:以戴震为中心的乾嘉学术及其现代性研究 电子书
本书汇集国内哲学研究领域关于“戴震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由人而圣而希天:清儒刘沅学术思想研究 电子书
刘沅(1767~1855),祖籍湖北麻城刘家沟,先祖于明末迁蜀。刘沅出生于双流云栖里,嘉庆十二年(1807)迁居成都淳化街。因刘沅在双流和成都的书塾中均有一株古槐,故世称刘沅为“槐轩先生”,其学为“槐轩之学”。刘沅是学问大家,现存著述逾200卷。本书作者2010年开始以槐轩学派的学术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以刘沅所关怀之社会历史问题为轴心展开探讨,阐明其逾出当时知识界义理与考据之争的真正深意,在于重建社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