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十篇文章,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全面地展示了民国学人及其学术的真实样貌,帮助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十篇。这些曾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的文章,现统摄在“学人与学风”这一主题下,文章间有机结合,既有对学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高明洞彻之把握,又有对学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的客观条理之辨析,同时寄寓作者本人的治学心得于其中,亦对当下的学人与学风有着借鉴和针砭意义。是史学专门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桑兵对晚清民国学术生态的剖析和呈现,一是有助于读者对当时的学人及其学术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获得恰如其分的整体判断和具体把握,并借鉴反思陈寅恪、傅斯年、金毓黻等学人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同时,书中也寄托了作者对当下学术生态的批判和期望,使人反思当下重指标、重名利的学术乱象。
作者简介
作者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资深教授。
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一 圣道与技艺
二 分途未必并重
三 西体双轨
四 分途与合流
“中国哲学”探源
一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二 泰西哲学与中学
三 “中国哲学”的取向
文与言的分与合 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一 废除汉字: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的目标
二 我手写我口:白话文的过渡使命
三 文言白话 孰为正宗
四 龙种?跳蚤?
马裕藻与1934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一 元勋还是罪魁
二 解聘与辞职
三 师、生、校异趣
四 挽留背后的矛盾
五 消沉与发奋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
一 北将入主南营
二 南北新旧
三 由分而合归本原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一 留欧前后的转变
二 顿悟:环境与交友
三 敬而不畏之畏
四 心照不宣的礼让
陈寅恪的西学
一 学问难以贯通中西
二 中国的东方学首席
三 国人之中 西学较优
四 取珠还椟
五 申论
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
一 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
二 “宋学”渊源
三 新宋学及其取径
四 南北宋的高下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一 取西洋哲学观念
二 了解之同情
三 宋贤治史之法
求其是与求其古 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一 思想为语言所支配
二 求其是与求其古
三 方法为仪型 结论不成立
征引文献
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是2017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桑兵。
得书感谢您对《学术江湖: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