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解析近代史各种史料的特征、价值及应用。

内容简介

作者在总结前贤治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治学所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有效的运用材料、研究问题的基本门径和办法。

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有关近代中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具体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与取法的探讨。可为初入史学之门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桑兵,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科资深教授。长期从事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清代以来的学人与学术、近代中日关系史、大学与近代中国、国学与经学等方面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 两种史法

二 学界江湖

三 系统与附会

四 为己与自律

第一章 近代中国研究的现状与趋向

一 现状与问题

二 胸有成竹与盲人摸象

第二章 晚近史料的边际与史学

一 史料的类型与规模

二 史料繁多对史学的影响

三 史料的编辑出版与史学的扩展

第三章 治史的贯通与滞碍

一 治史不宜归纳,而要贯通

二 分科教学与治学的局限

三 放眼读书与执简驭繁

四 学术交流与评价的误区陷阱

第四章 各类史料的解读与运用

一 日记内外的历史

二 函电解读与历史研究

三 历史档案的属性及应用

四 报刊的史料价值

第五章 近代中国研究

一 用通史的眼光研治近代史

二 扩张辛亥革命史的史料与史学

三 超越发现时代的民国史研究

第六章 比较研究

一 近代中外思想的互动与比较

二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三 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

四 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第七章 学术的历史

一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二 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

三 学术理路

四 学术批评

五 地域学术因缘

第八章 人物研究

一 人物研究的取法

二 材料与本事——解读康梁的不变与善变

第九章 教育史研究的观念与取材

一 古今中外的“教”“育”

二 大学与近代中国

三 教育期刊与教育统计

第十章 女性研究

一 因缘与基础

二 女性研究与近代中国

三 近代中国女性研究的观念与实事

第十一章 “民族”与“边疆”问题

一 中国民族、边疆问题的观念与实事

二 汉族与少数民族

三 边疆与民族

四 中华民族是一个

五 外来理论概念的再调适

第十二章 本意与演化

一 理解本意 寻绎演化

二 问题与主义

三 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四 法制史研究的比较与比附

征引文献

再版后记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是202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桑兵。

得书感谢您对《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比较研究、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概论、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的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历史发展的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断续的异同等内容。
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 电子书
近代中国精英和报人群体是如何影响晚晴政治进程的。
申报招商局史料选辑·晚清卷(招商局文库·文献丛刊) 电子书
通过《申报》的记载,看近代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的发展历程。
太平天国与晚清社会 电子书
老题新做,言之有据,新意迭出,无疑将有力推动晚清史与太平天国史研究。
民国北京研究精粹 电子书
跟着这本书,从历史中发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