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修订本)

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修订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推进近代中国绅商研究,而且可以深化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及其结构、体制变化的整体认识。

内容简介

本书所论,从古代“士”阶层的兴起、传统绅士阶层的形成和演变、绅商合流的萌发,一直延伸到近代绅商阶层的形成及其角色和作用;同时又通过绅商阶层的类型区分、社会属性、社会功能、政治参与的探讨,与西方的早期资产阶级作众多层面的比较,陈述对于“市民社会”“公众领域”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官商关系的见解。

作者简介

作者马敏,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论 绅商

第一章 “熊掌与鱼”

第一节 传统绅士阶层

一 “士”阶层的兴起

二 “士大夫”的世界

三 “绅士”的含义

第二节 古代商人阶层

一 “伊壁鸠鲁的神”

二 “四民社会”秩序

第三节 绅、商合流的萌发

一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异动

二 “士商相混”——绅与商的早期对流

第二章 “物竞天择”

第一节 “千古变局”的冲击效应

一 近代社会大变动

二 晚清重商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绅、商合流的增强

一 由商而绅的渗透

二 由绅而商的转化

第三节 绅商阶层形成的标志

一 绅商的内涵

二 谕设商会的意义

三 绅商的数量估计

第三章 “人以群分”

第一节 士人型绅商

一 “贾而好儒”的儒商

二 张謇与经元善

第二节 买办型绅商

一 买办与买办的绅化

二 唐廷枢与郑观应

第三节 官僚型绅商

一 官商与绅商

二 盛宣怀与周学熙

第四章 “将新未新之际”

第一节 与传统的不解之缘

一 行业构成与经营方式

二 乡土渊源

第二节 跨入近代的门槛

一 绅商的实业投资

二 新的营运方式

三 生活方式与心态微变

第三节 典型的过渡性阶层

一 绅商与近代资产阶级

二 过渡特征与中介角色

三 国际比较

第五章 “独立社会之起点”

第一节 绅商与社会公益

一 “公”的领域

二 近代城市公益事业的扩展

第二节 绅商与社团

一 传统商人组织

二 新式商人社团的兴起

三 新式商人社团的整合

第三节 绅商与“市民社会”

一 城市自治中的绅商

二 “市民社会”的雏形

第四节 绅商与南洋劝业会

一 中国首次博览会

二 绅商的作用

第六章 “商旗所指”

第一节 绅商与民族主义

一 绅商的民族意识

二 抵制美货的领导者

三 收回利权的中坚力量

第二节 绅商与立宪运动

一 绅商的参政意识与方式

二 宪政参与与国会请愿

第三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绅商

一 绅商与辛亥革命

二 民初绅商的演化

余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商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一 未刊文献

二 报纸杂志

三 一般文献资料

四 研究论著

五 外文论著

附录

“绅商”词义考析

“绅商”词义及其内涵的几点讨论

清末文献中的广东“绅商”

索引

后记(一)

后记(二)

后记(三)

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修订本)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马敏。

得书感谢您对《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修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资本与近代企业发展:以中兴煤矿为中心 电子书
近代企业建立稳定关系,构建利益共同体,获取“社会资本”,保障运营安全。
社会的细节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文章合集,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内容包括社会与社会建设、社会工作、农村发展、劳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宗祠与宗教文化等。书中许多文章是从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的细节入手,特别关注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功能;还有多篇文章是专为非学术报刊所撰写,带有较强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色彩,有助于读者认识复杂的人类社会。
近代澳门翻译史稿 电子书
本书以大量中外文献史料为基础,对澳门近代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包括翻译对葡人定居澳门的意义,澳门开埠至20世纪初的翻译状况及其特点,澳门官方翻译机制的建立,翻译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方式,翻译政策与文化冲突之间的关系,澳葡当局在不同时期选用翻译人员的标准和翻译策略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以土生葡人为主体的翻译活动及其贡献,等等。
集群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社会计算在农民工集群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电子书
本书为完善公共安全群体性事件预警体系、干预手段、控制方法及治理政策等相关公共政策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