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居存稿

因缘居存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库中的一册,邀请当代在世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实绩、有影响的名家,由他们自选其有代表性的专论结成一集,为总结与研究新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历史铺路开道。

内容简介

《因缘居存稿》是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库中的一册。中国古代的文学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珍贵的结晶,也是全世界文学之林中耀眼的瑰宝。新中国建立以后,当代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就总体而言,不论是文献的整理或考辨,还是理论的概括与分析;不论是纵向或横向的宏观综论,还是对作家或作品的具体探索;不论是沿用传统的方法作研究,还是借用了外来的新论来阐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人材之多、论著之富与质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举世瞩目的。

这批当代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成果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一些名家的代表性论著,本身也有学习与传承,总结与研究的重要价值。为此,本文库邀请一批当代在世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实绩、有影响的名家,由他们自选其有代表性的专论结成一集。这些学者年龄不等,照顾到各自研究对象的不同方面。每一集文字都曾经为学术史的推进铺下过坚实的一砖一石,都曾经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开过读者的心扉,拨动过大家的心弦,都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学习与承传的典范,也可为总结与研究新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历史铺路开道。

作者简介

作者罗宗强,曾任唐代文学学会、李白学会、杜甫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育部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通讯编委、顾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库”总序

前言

第一辑

我国古代诗歌风格论中的一个问题

说“气韵”与“神韵”

《文心雕龙》的成书和刘勰的知识积累——读《文心雕龙》续记

刘勰文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文心雕龙》杂考(一):释“文之为德也大矣”

《文心雕龙》杂考(二):释“惟人参之”

《文心雕龙》杂考(三):释“五言流调”

《文心雕龙》杂考(四):释《章表篇》“风矩应明”与“骨采宜耀”——兼论刘勰的杂文学观念

我国古代文体定名的若干问题

寻源、辨体与文体研究的目的——读书手记

一 寻源

二 辨体

三 文体研究的目的

第二辑

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

也谈李白与《长短经》

读《沧溟先生集》手记

读《庄子·逍遥游》手记

袁宏道《广庄》与郭象《庄子注》之关系

第三辑

嵇康的心态及其人生悲剧

社会环境与明代后期士人之心态走向

第四辑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唐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朱元璋的文章观与洪武朝的文学思想导向

论明代景泰之后文学思想的转变

罗宗强学术编年

因缘居存稿是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罗宗强。

得书感谢您对《因缘居存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3版) 电子书
本书对1949年到2000年间的中国文学体制、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毕淑敏专集:提醒幸福 电子书
适读人群 :7-10岁   1. 《美冠纯美阅读书系:提醒幸福(毕淑敏专集)(经典彩绘本)》为美冠纯美阅读书系专集之一。美冠纯美阅读书系共20册,包含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17位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集。他们震撼心灵的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命!   2. 青少年读者不可不读的经典文学作品。萧红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部思想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为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小说前附有导语,每章前还附有导读,旨在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以及作家作品的影响、成就等。   3. 全新经典彩绘本。本书配有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让读者在饶有趣味、轻松的阅读氛围里,品味大师的文学经典和精神魅力。装帧设计恢弘大气,颇具收藏价值。{simg}//img30.360buyimg.com/vc/jfs/t991/314/304285477/115281/adcd1d55/5514fb8bN143b0f39.jpg{eimg}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中国民间故事 电子书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是民间叙事散文作品的一种,亦称“古经”“说古”“学古”“瞎话”。根据内容民间故事可分四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笑话。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现实活,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流传,许多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民间故事并不会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