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现代图书出版

完整的现代图书出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体系完整,可让你对出版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六章。第一章,编辑理论与实务。强调了选题策划完整性,提出了立体策划概念;指出构建编辑的知识体系。第二章,图书制作实。总结了图书制作流程;介绍了纸张知识;讲述了图书出版周期的控制方法;还介绍了图书成本的测算技巧。第三章,图书营销理论与实务。介绍了完整的图书营销理论和现代图书营销特点;提供了目标市场的选择技巧;重点介绍了图书战略;提出了构建价格体系的设想;提出了图书支持服务概念。第四章,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五章,出版社管理体系。第六章,出版信息控制体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编辑理论与实务

第一节 选题的产生

一、市场的需求分析产生选题

1.读者需求分析产生选题

2.中间商提出选题

3.系统内部需求产生选题

4.学校和培训机构产生选题

二、作者投稿

三、编辑自创选题

第二节 选题的策划与组织

一、选题策划的框架

1.出版社的选题思路

2.编辑室的选题规划

3.编辑的专业和定位

二、选题的策划

1.整体策划

2.立体策划

3.策划文案

4.策划方案的执行

三、选题的组织

1.单品种选题的组织

2.丛书选题的组织

四、选题的论证

1.选题管理

2.选题的三级论证

3.选题论证会

五、选题的申报

1.选题的申报制度

2.选题的申报程序

六、作者的遴选及写作要求

1.作者的遴选

2.写作要求

3.交稿要求

七、书稿编写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例

2.时间

3.规范化要求

4.著作权问题

5.多作者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八、统稿

九、交稿

第三节 审稿工作

一、审稿与编辑加工

1.初审

2.编辑加工

3.复审

4.终审

二、退改

三、审稿记录

四、发稿

五、审核封面和装帧设计

六、通读付型样

七、出书后的工作

第四节 编辑素养论

一、出版行业背景的基本了解

1.行业特殊性

2.行业性质

3.行业特点

二、杂家论

三、现代编辑素养

1.政治素养

2.职业素养

3.知识素养

4.创新素养

5.心理素养

四、编辑的市场意识

1.效益意识

2.效率意识

3.管理意识

4.质量意识

5.成本意识

6.服务意识

7.品牌意识

8.作者意识

9.读者意识

第二章 图书制作实务

第一节 图书制作流程

一、出版社工作流程

二、排版流程

三、印刷流程

四、装订流程

第二节 图书制作材料

一、纸及纸的生产

二、纸张的种类

1.印刷用纸的类型

2.纸张的尺寸

3.纸张的重量

4.纸张的常见种类

三、印制用的纸张

1.印张、纸令和色令

2.规格

3.克重

4.令/吨换算

四、图书的开本

五、纸张的开切

第三节 图书出版周期

一、出版周期的定义

二、编辑周期

三、校对周期

四、制作周期

五、物流周期

六、图书出版周期的控制

1.编辑周期的控制

2.校对周期的控制

3.制作周期和物流周期的控制

第四节 图书成本

一、选题组织费用

二、编校费用

三、封面费用

四、排版费用

五、印制费用

六、装订费用

七、材料费用

八、运输费用

九、稿酬

十、管理费用

十一、总成本的计算

第三章 图书营销理论与实务

第一节 图书营销的特点

一、图书本身的特点

1.品种繁多

2.定价低

3.种类复杂

4.必需品抑或奢侈品

5.图书是阅读后才能用的商品

二、出版社很少有自己的书店

三、不完全的市场竞争

四、替代品对图书形成的竞争激烈

第二节 图书市场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一、同行业竞争者

二、潜在的新参加竞争者

三、替代产品

四、购买者

五、供应者

第三节 图书市场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分析

二、人文环境分析

三、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四、科技环境分析

第四节 市场行为分析

一、创造顾客价值、满意和忠诚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1.购买行为分析的基本内容

2.刺激—反应分析

3.顾客购买特征

4.顾客购买类型

5.顾客购买的内在因素

6.影响顾客购买的外在因素

7.顾客购买的决策过程

三、组织购买行为分析

1.组织购买的特征

2.组织购买的类型

3.组织购买的决策过程

四、目标市场的选择

1.图书市场的细分

2.出版社的市场定位

3.目标市场的评估和更新

第五节 图书战略

一、图书满足读者需求的五个层次

二、图书设计的差异化

三、塑造图书品牌

1.图书品牌及品牌属性

2.图书品牌的价值和作用

3.图书品牌设计方略

4.图书品牌的扩展

四、图书的包装

五、图书定价策略

1.图书定价的步骤

2.影响图书定价的重要因素

3.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4.修订价格策略

5.互联网对图书定价的影响

6.价格体系的构建

六、服务的设计和管理

1.服务的理念

2.图书支持服务的设计

3.服务的客户管理

4.服务的质量管理

5.服务的后台管理

6.服务的人员管理

第六节 渠道建设

一、图书营销渠道的种类和设计

二、图书营销渠道的管理

1.物流的管理

2.资金流的管理

3.信息流的管理

4.控制与反控制

第七节 书店营销

一、店堂管理

1.图书的分类管理

2.店堂特色

3.货架的分配与调整

4.图书上架与书架整理

5.无架销售——店堂空间的利用

6.导购系统

7.服务体系

8.促销活动

二、社店合作

三、社店业务员的沟通

1.确保信息对称

2.确保物流畅通

3.确保运作流畅

四、社业务员与店老板的沟通

第八节 无店铺营销

一、无店铺营销的特点

二、上门推销

三、电话推销

四、图书俱乐部

五、网络书店

六、媒体营销

第九节 大学教材营销

一、大学教材营销的特点

1.蛋糕大

2.目标客户明确

3.渠道的特殊性

4.竞争有限

二、大学教材营销的难点

1.对业务员的要求高

2.教师用教材有惯性

3.渠道要求高

4.雷同教材多

5.市场信息不对称

6.目标客户差异大

7.客户人员不稳定

8.各地市场有壁垒

9.教材品牌难建立

三、大学教材营销策略

1.教材建设

2.价格(折让)策略

3.渠道策略

4.促销策略

5.服务

第十节 常用图书市场推广方法

一、图书目录

二、主发试销

三、折扣

四、会议

五、广告

六、展示

第十一节 后台服务

一、业务员助理

二、单据处理

三、发票与来款处理

四、统计与数据挖掘

五、售后服务

第十二节 市场调查与分析

一、已售图书市场占有率调查与分析

二、同类书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将出版图书的市场前景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二节 选题质量保障

一、中长期出版规划制度

二、按专业分工出书制度

三、加强选题策划工作

四、选题论证制度

1.选题的三级论证

2.选题论证会

五、选题申报制度

六、重大选题备案制度

七、来稿登记和审查制度

第三节 编校加工质量控制

一、责任编辑制度和三审制度

1.责任编辑制度

2.编辑加工

3.复审

4.终审

5.退改

6.审稿记录

7.发稿

二、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制度

1.责任校对制度

2.三校制度

三、付型样制度

1.通读付型样

2.质检部门抽读

四、装帧设计责任制度

第四节 图书制作质量控制

一、排版、印刷和装订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委托制度

2.责任出版制度

3.排版质量的控制

4.菲林片质量的控制

5.印刷质量的控制

6.装订质量的控制

7.检查制度

二、版权页信息规范

三、国际标准书号和条形码使用规范

四、样书检查制度

五、重印、重版前的审读制度

第五节 物流质量控制

一、入库管理

二、储存管理

三、出库管理

四、退货管理

五、运输管理

第六节 图书质量检查办法

一、质量检查的范围和字数

二、质量检查的内容

三、评分标准

四、处罚措施

第七节 制度保障

一、样本缴送制度

1.样书送缴的程序

2.样书送缴单位

二、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三、奖惩制度

四、广告管理制度

4.广告合同的签订

1.投放图书的选择

2.广告版面的制作和印装

五、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任职管理规定

1.任职资格规定

2.继续教育和培训规定

六、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1.出版社领导的分工

2.科室主任的质量职责

3.有关员工的质量职责

第五章 出版社管理体系

第一节 管理机构框架

一、小型出版社的管理机构基本框架

二、中型出版社的管理机构基本框架

三、大型出版社的管理机构基本框架

第二节 出版社战略管理

一、总体战略

二、选题战略

三、营销战略

四、人力资源战略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

一、员工的招聘

二、员工的培训与职业规划

三、员工的考评

四、薪资系统的设计

第四节 行政管理

一、职业道德规范

1.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2.出版社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二、岗位规范

1.社长岗位规范

2.总编辑岗位规范

3.其他岗位规范

三、规章制度

第五节 财务管理

一、流动资产管理

1.现金管理

2.账款管理

3.存货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

三、成本和费用管理

第六节 运营管理

一、选题管理

二、书稿加工过程管理

三、材料供应管理

四、生产过程管理

五、营销过程管理

1.客户管理

2.订单管理

3.物流管理

4.资金流管理

5.信息流管理

六、仓库管理

七、协调

第六章 出版信息控制体系

第一节 选题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一、读者的需求就是选题

二、学术会议上到处是选题

三、追踪学者

第二节 客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一、读者信息

二、书店信息

三、教师信息

四、学校信息

第三节 竞争者信息的收集与应对

第四节 其他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一、材料供应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二、生产企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第五节 出版社内部信息的控制与管理

一、信息的收集与分类

二、信息的真实性

三、信息流通与共享

四、信息公开或保密

附录一 图书出版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图书出版单位的设立

第三章 图书的出版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附录二 出版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出版单位的设立与管理

第三章 出版物的出版

第四章 出版物的印刷或者复制和发行

第五章 出版物的进口

第六章 监督与管理

第七章 保障与奖励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附录三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一、图书编校差错率

二、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

三、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1.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

2.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差错的计算标准

3.格式差错的计算标准

附录四 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力求坚持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

三、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

四、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六、团结协作,诚实守信

七、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八、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

附录五 标点符号用法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 标点符号punctuatioin

2.2 句子sentence

2.3 复句complex sentence

2.4 分句clause

2.5 语段expression

3.标点符号的种类

3.1 点号

3.2 标号

4.标点符号的定义、形式和用法

4.1 句号

4.2 问号

4.3 叹号

4.4 逗号

4.5 顿号

4.6 分号

4.7 冒号

4.8 引号

4.9 括号

4.10 破折号

4.11 省略号

4.12 着重号

4.13 连接号

4.14 间隔号

4.15 书名号

4.16 专名号

4.17 分隔号

5.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

5.1 横排文稿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

5.2 竖排文稿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

附录A

A.1 句号用法补充规则

A.2 问号用法补充规则

A.3 逗号用法补充规则

A.4 顿号用法补充规则

A.5 分号用法补充规则

A.6 冒号用法补充规则

A.7 引号用法补充规则

A.8 括号用法补充规则

A.9 省略号用法补充规则

A.10 着重号用法补充规则

A.11 连接号用法补充规则

A.12 间隔号用法补充规则

A.13 书名号用法补充规则

A.14 分隔号用法补充规则

附录B

B.1 易混标点符号用法比较

B.2 两个标点符号连用的说明

B.3 序次语之后的标点用法

B.4 文章标题的标点用法

附录六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 计量measuring

3.2 编号numbering

3.3 概数approximate number

4.数字形式的选用

4.1 选用阿拉伯数字

4.2 选用汉字数字

4.3 选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均可

5.数字形式的使用

5.1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

5.2 汉字数字的使用

5.3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同时使用

附录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八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4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4.1 专著

4.1.1 著录项目

4.1.2 著录格式

4.2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4.2.1 著录项目

4.2.2 著录格式

4.3 连续出版物

4.3.1 著录项目

4.3.2 著录格式

4.4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4.4.1 著录项目

4.4.2 著录格式

4.5 专利文献

4.5.1 著录项目

4.5.2 著录格式

4.6 电子文献

4.6.1 著录项目

4.6.2 著录格式

5 著录信息源

6 著录用文字

7 著录用符号

8 著录细则

8.1 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

8.2 题名

8.3 版本

8.4 出版项

8.4.1 出版地

8.4.2 出版者

8.4.3 出版日期

8.5 页码

8.6 析出文献

9 参考文献表

9.1 顺序编码制

9.2 著者出版年制

24 29.

10 参考文献标注法

10.1 顺序编码制

10.2 著者出版年制

附录A

A.1 普通图书

A.2 论文集、会议录

A.3 科技报告

A.4 学位论文

A.5 专利文献

A.6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A.7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A.8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A.9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附录B

B.1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B.2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附录九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参考文献

完整的现代图书出版是2014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陆盛强。

得书感谢您对《完整的现代图书出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代社交礼仪 电子书
《现代社交礼仪(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现代社交的特点,系统介绍了现代社会与人交往时应注意的各种礼仪。全书共分9章,包括社交礼仪概述、仪容仪态礼仪、服饰礼仪、语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餐饮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涉外礼仪、习俗礼仪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既有知识讲解,又有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及情境练习题;既注重知识的广度,又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现代社交礼仪
现代社交礼仪 电子书
张丽娟、单浩杰主编的《现代社交礼仪(第2版)》遵循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原则,安排编写教学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在现代社交活动中,人们应该遵守的各种礼仪规范和具体操作要求。《现代社交礼仪(第2版)》内容主要包括礼仪的认知、个人形象、交往礼仪、公共礼仪、通联礼仪、餐饮聚会礼仪、大学生校园礼仪、求职就业礼仪、公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大狗与肥猫:现代社会的高薪现象 电子书
看懂薪资差异的底层逻辑,探索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别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围绕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别特征展开,对普通话和众多方言的复句及其关联标记模式进行搜集和整理,同时在句法语义相互验证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语言类型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汉语方言与非汉语的比较,探求和总结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型学特点,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本书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归纳,总结出了普通话中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的优先序列等级,以及汉语
现代极简教育技术 电子书
后疫情时代,现代极简教育技术,让教师教学“不掉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