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如果你想了解上海的历史,看”上海六千年“就够了。
内容简介
讲好“上海故事”,需要讲好上海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知上海、爱上海、兴上海”。漫漫历史长河,上海先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000年,有记载的“上海”一词已有近1000年历史,上海建城已700多年,上海设市也已90多年。
2019年,上海将迎来解放70周年,并正致力于“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沧桑巨变,历史需要铭记,文明需要传承,未来需要认知。本书以上海地方志文献资料为基础,以上海历史演进和发展为脉络,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读的语言和体裁多样的结构,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兼顾可读性、资料性、启发性的上海史读本。
在时间上,主要包括史前上海、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当代上海,并特别重视上海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以及展现上海“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愿景;在内容上,既系统叙述,又重点突出在上海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事、人和物。
作者简介
作者仲富兰,上海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为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著有三卷本《中国民俗学通论》《中华风物探源》《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民俗传播学》等四十多部著作。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社科与上海市社科研究课题。
章节目录
远古文明——《上海六千年》(上)
版权信息
编纂说明
前言
一面观察上海的镜子
概述
先民遗存
1.从6000年前的一把稻谷说起
2.崧泽遗址与文明曙光初现
3.远古文明的缩影—福泉山遗址
4.从马桥文化遗址看文明曲折历程
5.广富林遗址的民俗价值
水与上海
6.吴淞江源头太湖水
7.名不虚传的“东方水都”
8.回望吴淞江沧桑
9.水网纵横古河道
10.水与上海城市发展
海陆变迁
11.“冈身”与上海地理特点
12.奉贤“三女冈”与“货币起源”说
13.“东海瀛洲”崇明岛
14.湿地:人与鸟共融
15.松郡九峰 蒹葭苍苍
生活器具
16.“火耕水耨”与“畎亩之勤”
17.佩玉与先民想象力
18.“华亭鹤唳”与鸟图腾
19.从香薰炉说到铜镜
20.青铜时代的铸造
吴根越角
21.夹在吴越争霸之间
22.稻作文明源远流长
23.天地人和祭祀坛
24.“楚狂接舆”与云间陆氏
25.秦代“驰道”极吴楚
文化发轫
26.春申君其人
27.“言子”事迹
28.“吴子寿梦,始筑华亭”
29.康僧会与龙华寺
30.何处“沪渎垒”
艺文滥觞
31.“法帖之祖”《平复帖》
32.唐墓与石刻经幢
33.“襄阳米芾治事青龙”
34.唐诗里的上海
35.青龙遗址中的唐代器物
经济食货
36.“青龙港”与“上海港”兴替
37.“灶户熬盐堆似雪”
38.淞江水兮鲈鱼肥
39.“华亭吟唱”
40.《江上渔者》与“渔人泛江”
风土海疆
41.“与海夺田”与浦东海塘
42.抗倭血战“青村堡”
43.金山三岛的传说
44.龙华犹存古刹名
45.沪地龙文化渊源
土地记忆
46.西郊有个“虞姬墩”
47.“㙱上村”与“号上三邑”
48.“御桥”地名传说猜想
49.“醉乡酒海”古瓶山
50.“韩仓”与韩湘子传说
附录 大事记
千年之城——《上海六千年》(中)
版权信息
概述
市镇雏形
1.“上海浦”与“下海浦”
2.浦边聚落知多少
3.“踏曲爨蒸”说酿酒
4.千年酤道“上海务”
5.从“上海务”到“上海镇”
港口迁移
6.上海衙署的变迁
7.嘉定与州桥故事
8.从青龙港出发
9.浏河、江湾与上海港崛起
10.前赴后继的治水专家
海道风骨
11.改写中国漕运史的两个上海人
12.纺织先驱黄道婆
13.“帆樯比栉”与沙船出海
14.顺济庙里祭妈祖
15.骨子里的冒险性格
市镇兴起
16.“一城烟火半东南”
17.“金罗店,银南翔,铁大场”
18.“多少龙华七宝尖”
19.“三泾不如一角”
20.“百家烟火傍朱泾”
万商云集
21.上海县:小城大市面
22.城墙与城门:从设立到拆毁
23.船商富甲引领商帮勃兴
24.“牙行”交易
25.开放与商业辐射力
城市信仰
26.“霸王潮”与“汉将功臣庙”
27.“闹猛”与“猛将庙”祭祀
28.“察司庙”与“太仆祠”
29.从“民间”到“国家”的城隍信仰
30.城市信仰与生命信仰
市政格局
31.一城三治格局形成
32.越界筑路与“洋泾浜”变迁
33.华洋杂居的城市景观
34.西人生活的示范效应
35.“大上海”计划始末
都会空间
36.“公园”出现上海滩
37.“乃文乃武,唯精唯一”
38.娱乐休闲场所“蝶变”
39.大世界与娱乐业变革
40.文博场馆开门迎客
新知沓来
41.西方人文思潮袭来
42.墨海书馆与广学会
43.开风气之先的书局与报馆
44.书院向新式教育迈进
45.张园与新公共空间肇建
红日破晓
46.《新青年》横空出世
47.品尝“真理的味道”
48.“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49.南京路上擦不去的“街血”
50.东方图书馆的红色记忆
风俗嬗变
51.“赶时髦”:服饰求新趋时
52.“吃得开”:饮食开放流畅
53.“石库门”:住宅中西合璧
54.“快节奏”:百年城市交通
55.“德律风”:通讯迅疾发展
附录 大事记
百年梦想——《上海六千年》(下)
版权信息
概述
城市新生
1.上海解放的那天清晨
2.资本家女儿扛起了五星红旗
3.“二六轰炸”炸不垮新上海
4.打赢金融战线的“淮海战役”
5.“交出半生心血,我决心难下”
海纳百川
6.《沪上百多谈》与“天下情怀”
7.文化聚合的“大熔炉”
8.兰生股份与“苏东剧变”
9.“不可叫外国人洋鬼子”
10.回味《上海的将来》
东方明珠
11.竖起中国工业的“擎天柱”
12.“江南”:国家工业的缩影
13.“人工胰岛素”与“复方蒿甲醚”
14.从“回力”说到“上海制造”
15.“化分化合,依自然律”
开明睿智
16.“铜钿眼里千跟斗”
17.话说“荣华鸡大战肯德基”
18.“摆奎劲”与方言俚语
19.“烟火气”与“弄堂生意”
20.“真不二价”与“戒欺”传统
大气谦和
21.“出门看风向,做人要识相”
22.淮海路的时尚风华
23.“朋友,素质有伐?”
24.螺蛳壳里做道场
25.“巧珍当家”的生活哲学
公正包容
26.“半两粮票”显苦心
27.小菜场牵动大民生
28.“当心侬饭碗头落脱”
29.逐梦留学潮兴起
30.“乾坤无处不包容”
诚信责任
31.一位母亲给公司的信
32.“关侬啥事体”与“跟我搭啥界”
33.“撞钟烧头香”与敬畏生命
34.生日祝寿与人际约定
35.人情融融“烟纸店”
活力再造
36.“文化大码头”雄风再起
37.“号码百货”再出发
38.“百年风华”的元素与符号
39.留住爷爷奶奶的优雅格调
40.村镇文脉的“保护膜”
开放创新
41.“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42.“粮仓”变“秀场”的启示
43.“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地
44.“世界不再是平的”
45.“烂泥路”上崛起的金融城
留住记忆
46.名胜古迹与资源保护
47.话说“黄浦江申遗”
48.要不要传承上海话?
49.非遗的魅力在传承
50.“世情嫌简不嫌虚”
追求卓越
51.梦在心里,路在脚下
52.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53.城市新定位与“补短板”
54.2035愿景:卓越的全球城市
55.创新、人文、生态之城
附录 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上海六千年.远古文明是201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仲富兰。
得书感谢您对《上海六千年.远古文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