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

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基于趣味与权力的关系视角分析审美文化生活和艺术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的关系命题,从历史和社会两个维度进行开放性的辨析与延展,对美学史上出现的种种审美趣味理论进行梳理比较,对社会历史变迁中出现的趣味层级差异进行分析解读。

同时对生活、艺术、文化的一些关键性命题进行探讨,最终的指向是,探讨如何在现实的文化权力影响下,建构一种合理的、能最大限度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审美趣味形态,以实现社会审美文化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黄仲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艺学博士,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现为北京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理论与文化理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审美趣味背后权力金字塔的崩塌及其重建

导论

第一章 审美趣味理论权力维度的伸张与遮蔽:从休谟、康德到布尔迪厄

第一节 休谟的趣味标准:无争辩原则与标准性原则的矛盾

一 经验与理性的交织碰撞:英国启蒙时期的趣味理论

二 休谟关于趣味标准的观念

三 休谟趣味理论的影响与批判

第二节 康德的趣味判断:功利与无功利的悖论

一 康德趣味判断的理论来源

二 康德的趣味判断理论

三 康德趣味判断理论的影响与批判

第三节 布尔迪厄的趣味社会学批判:区隔与支配的真相

一 布尔迪厄趣味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二 布尔迪厄的趣味“区隔”理论

三 布尔迪厄趣味理论的影响

第二章 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的纠结与缠绕

第一节 趣味与权力:从个体精神性到社会支配性

一 作为精神性范畴的审美趣味

二 审美趣味能力与感官优劣论

三 审美趣味:走出精神个体性的过程

第二节 隐性“区隔”与显性支配:审美趣味与审美权力的双向建构

一 审美趣味:作为一种隐性影响力

二 审美权力:作为一种显性支配力

三 审美趣味与审美权力的双向建构

第三节 社会权力结构转型中的审美趣味:历史的维度

一 前现代——趣味与政教的合谋

二 现代——趣味的分化与独立

三 后现代——趣味的颠覆与碎片化

第三章 权力关系域下趣味的几种二元对立模式

第一节 东方与西方:趣味差异与地域差异

一 东方概念的历史与价值演变

二 东方趣味的被侮辱、被损害与被忽视

三 文明的冲突与趣味的冲突

四 对立思维还是对话思维

第二节 自身与他者:趣味差异与种族差异

一 现代性进程中种族知识谱系的形成与演化

二 种族偏见向文化趣味的传递

三 现代性之“恶”与种族观念的批判

四 反思趣味偏见,重建审美对话

第三节 男性和女性:趣味差异与性别差异

一 男性支配权:从自然法则到性别政治

二 被建构的客体:女性气质的政治化和伦理化

三 被影响的审美主体:女性趣味的自我确认

四 现代性之后:女性气质与趣味的反思与解构

五 女性身份的多元化与趣味重构的复杂性

第四节 亲代与子代:趣味差异与代际差异

一 趣味代际传承与文化权力时代语境

二 趣味代际差异与权力关系的多重呈现

三 文艺代际分野与趣味传承路径

四 重建当下趣味代际沟通与文化传承模式

第五节 人类与自然:人的尺度与自然尺度

一 审美改造观念与人的趣味尺度

二 人的本质观与人类中心论批判

三 动物美学的趣味依据

第六节 城市和乡村: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一 城市化兴起与城乡趣味关系演变

二 城市趣味批判与乡村趣味乌托邦

三 构建城乡趣味的连续性

第四章 文艺趣味与权力冲突:艺术之辨

第一节 艺术发展与权力演进

一 艺术精神领域的划界与越界

二 艺术独立品格的追求与放弃

三 艺术家权威的维护与践踏

四 艺术品崇拜与光晕的消失

第二节 高低之分和雅俗之辨

一 艺术定义和艺术区分观念

二 艺术的高低之分

二 艺术的雅俗之辨

第三节 经典传承与权力播撒

一 经典建构的趣味区隔与权力表达

二 经典接受的趣味依附与权力表征

三 经典演变与政治变迁的关联与呼应

四 经典解构过程中的权力博弈

第四节 趣味的标准与批评的标准

一 文艺批评中趣味的个体性与时代性因素

二 当下大众批评与精英批评的矛盾

第五章 生活图景与趣味认同:生活之思

第一节 日常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

一 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二 对日常生活批判的反思

第二节 消费的趣味与趣味的消费

一 消费图景下的趣味分层

二 消费逻辑下的趣味垄断

第三节 时尚的批判与趣味的批判

一 趣味与时尚的结合与排斥

二 时尚的阶层性与趣味的阶层性

三 时尚对强势趣味文化的推进

第六章 趣味观念与社会精神:文化之观

第一节 文化趣味脉络与人类精神史

一 从个体审美趣味到社会文化趣味

二 从个体精神生活到人类精神史脉络

第二节 文化趣味与文化格调

一 格调——定位一种文化身份

二 格调——暗示一种资本实力

三 格调——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 格调——隐藏一种焦虑心态

五 格调——形成一种“区隔”效果

六 格调——归结为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

第三节 文化趣味与文化情怀

一 “情怀热”:话语狂欢与意义崩解

二 情怀乌托邦与后现代幻象

三 尴尬的情怀:彰显话语权力又陷于权力话语

四 何为情怀、情怀为何、情怀何为?

五 情怀与趣味:回归审美人生的基本情境

第七章 重塑趣味社会结构与价值标准

第一节 大众趣味权力化批判的反思

一 文化偏移论与反乌托邦危言

二 大众概念的误读与两种观点的错位

三 不在场的尴尬与强势的假象

四 语境还原与立场纠偏

第二节 走向大众,而不是趋向大众

一 隔绝大众与趋向大众的两种极端

二 理解大众与走向大众

第三节 审美教育何为:一种基于审美的思考

一 审美趣味的来源:天资和教育

二 审美教育与趣味权力结构再生产

第四节 趣味关系何以合理:一种基于正义的解读

一 社会正义与审美趣味的联结

二 从趣味到正义:审美原则融入社会原则

三 唯权力论的歧途和价值重建新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仲山。

得书感谢您对《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 电子书
你知道的闯关东,可能更多来自于影视的民间传说,这本书从专业历史研究的角度,重新理解闯关东。
作文笑传(趣味故事+精彩范文+名师点评) 电子书
用趣味故事讲范文,点评好词好句好段助力小学生写出高分作文。
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 电子书
本书所探讨的“文化研究”作为一个专名,特指兴起于当代英语国家并在当今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以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思潮、智识活动与跨学科研究。
说服:公共关系中的文化与修辞 电子书
当前公关领域内的竞争已经演变成符号意义、叙事版本和叙事结构的竞争。以“管理”为代表的功能学派无法发挥公关作为一种社会话语力量所具有的形塑公众价值与信仰的作用,同时“文化转向”下的公关研究无法偏离功能学说下的说服范畴。那么,有没有一种路径可以统合“功能”和“非功能”两大范式的联系点,同时使公关的“文化转向”路径更加完善呢?我们应回到说服文化及其理论本身,采用修辞分析和叙事研究探究说服文化的三大具体指
权力的生成:香港市区重建的民族志(田野中国) 电子书
在中国人类学学界里,这是一部建立在长时间田野作业基础上的有关香港社会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