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0)(社会心态蓝皮书)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0)(社会心态蓝皮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新冠疫情下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年度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第九本。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资助成果。本书主题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撰写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全书从风险感知与未来预期、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抗疫信心与社会态度三个方面力图还原从疫情初期到疫情防控常态期民众社会心态的特点、变化历程,展望了疫情对未来社会心态的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社会心态蓝皮书编委会

本书作者

主要编纂者简介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及其影响(2020)

一 疫情不同阶段的社会心态特点

(一)疫情初期

(二)疫情暴发期

(三)疫情缓解期

(四)境外病例输入期

(五)疫情防控常态期

二 疫情对未来社会心态的影响

(一)疫情中的社会比较效应、家庭团聚、疫情控制等因素使得疫情期间社会心态多数指标得分提高

(二)受疫情影响,一段时间应急反应性负向情绪上升

(三)疫情期网络传播渠道在某种程度上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四)人际关系疏离,人际不信任风险增加

(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全球性风险增加

三 社会心态引导与社会心理建设

(一)个体心理健康促进和心理疗愈

(二)社会心理服务的制度建设和社会心态培育

Ⅱ 风险感知与未来预期

B.2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风险感知人群的特点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测量过程

(二)测量工具

(三)数据处理

三 研究结果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影响人们不同风险感知的人口学因素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风险感知人群的情绪特点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风险感知人群的行为特点

四 讨论

(一)影响人们疫情风险感知的人口学因素

(二)不同疫情风险感知人群的情绪和行为特点

B.3 疫情风险感知与安全感:信息公开的调节作用及其时间差异

一 引言

(一)风险感知与安全感的关系

(二)信息公开的调节作用及其时间差异

二 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测量工具

(三)数据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二)信息公开在风险感知和安全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三)不同时间段信息公开在风险感知和安全感之间调节效应的多群组分析

四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B.4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民众社会心理预期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测量工具

(三)数据处理

三 研究结果

(一)心理预期的描述性统计

(二)心理预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讨论与结论

B.5 新冠肺炎疫情下新市民的生活现状和复工意愿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一)被调查者

(二)测量

(三)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基本生活状态

(二)疫情关注与风险认知

(三)疫情后行为倾向

(四)相关分析、差异分析以及复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讨论与结论

(一)疫情下新市民的基本生活状况和行为倾向

(二)新市民的疫情关注、风险认知和复工意愿

五 对策与建议

(一)丰富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充分关注新市民疫情心态,引导培育积极心态

(三)稳定就业、安全有序复工,保障新市民基本生活

B.6 疫情下隐私保护与个人信息的利用边界——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为例

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一)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仍显薄弱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社会机制亟须建立

二 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分析

(一)个体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 建立合理的个人信息利用边界

(一)遵循数据治理和保护隐私的八项原则

(二)建立健全社会隐私保护制度,提高民众隐私认知水平

Ⅲ 社会情绪与社会心态

B.7 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情绪的特点、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一 疫情下民众的情绪体验

(一)民众的情绪以担忧和乐观为主,湖北地区受访者积极情绪较低,消极情绪较高

(二)自疫情发生以来,乐观、平静随着疫情的进展呈现上升趋势,消极情绪随着疫情进展呈下降趋势,但担忧仍有着较高的强度

二 疫情时期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不同年龄组对疫情不同阶段情绪变化的影响

(二)城乡类别对疫情不同阶段情绪变化的影响

(三)受教育程度对疫情不同阶段情绪变化的影响

三 对策与建议

B.8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中社会心态的变化

一 引言

二 研究设计

(一)相关研究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一)疫情关注与风险认知

(二)社会情绪

(三)疫情信息获取和评价

(四)疫情防控行为

四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B.9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区域和城市的社会心态比较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疫情下的社会心态

三 结果

(一)疫情关注程度

(二)感知周围人的疫情重视程度

(三)国外疫情关注情况

四 讨论和结论

B.10 安全、信任与满意——黑龙江省疫情期间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一 研究背景

二 疫情期间的安全感

(一)疫情风险认知

(二)疫情风险体验

三 疫情期间的社会信任

(一)整体信任水平

(二)政府信任表现突出

(三)不同学历、职业群体的信任焦点存在异质性差异

(四)单位发挥重要社会支持作用

四 对疫情防控的满意度

(一)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整体评价

(二)疫情期间具体治理举措及影响

(三)社区工作满意度

(四)“公众—政府”协同抗疫行动

五 讨论与结论

Ⅳ 抗疫信心与社会态度

B.11 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抗疫信心影响因素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测量

三 研究结果

(一)民众抗疫信心随疫情发展的变化

(二)民众抗疫信心的人口学特征

(三)媒体信任与民众抗疫信心

(四)信息透明度感知与民众抗疫信心

(五)社会心态与民众抗疫信心

四 讨论与结论

(一)民众抗疫信心随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而增强,信心强度存在人口学差异

(二)提高媒体信任可以增强民众的抗疫信心

(三)信息公开及时透明可以增强民众的抗疫信心

(四)积极的社会心态可以增强民众的抗疫信心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0)(社会心态蓝皮书)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俊秀。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0)(社会心态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社教社的组织运行、年会分析、实验事业、社刊、社员群体分析结合起来,分析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将社教社的历史分析放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3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十一篇文章,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贫困单亲妇女就业阻碍的产生机制,会所模式在精神障碍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困境与出路,专业社会工作之于社区服务的解读,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老年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国际移民、家庭分离与留守儿童,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5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入九篇文章。《久违的实践研究:创造社会工作学的路向》是介绍社会工作实践研究的专文,对国际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实践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国际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会议系列宣言》则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和背景说明。讨论“助人自助”和“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理论文章比较系统和深入;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实践的文章,是对在新领域进行的专业实践探索和尝试的经验总结;介绍国际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专业督导)的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14辑) 电子书
本辑对社会工作介入的社会性别视角,医疗救助投入、社会资本和个体健康自我评价,禁毒社会工作研究的概况与前瞻,社会工作在少年司法场域的嵌入性发展,家庭信念、父母参与及其双向整合,农民工的福利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丧失、哀伤和双向摇摆的复原历程,个别怀缅对乡镇福利院老人自我形象、抑郁及幸福度的效果,基于“优势-资产”范式的多元融合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社会规制权纵向配置模式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翔实的数据,为深化规制体制改革和提高规制效率提出了可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