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发展研究

中国乡村发展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把农村经济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变迁进行了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从制度、体制、工农关系、技术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变迁进行全面系统梳理。

本书通过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史若干专题研究,阐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的要求、对于在国内外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我们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

作者郑有贵,1963年生,四川广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曾先后在农业部农业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工作,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等法律、政策、发展规划的调研、草拟和专家咨询。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 乡村发展演进、突破和经验

一、乡村发展的阶段性演进

二、乡村发展的重大突破

三、乡村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一章 农业社会的乡村发展

第一节 乡村发展的历史问题与发展目标选择

一、乡村发展的历史问题

二、当代中国乡村发展的起点

三、农业社会乡村发展目标选择

第二节 以土地改革促进乡村发展的路径

一、土地改革的抉择

二、土地改革的政策选择

三、土地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变革

四、土地改革对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一、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二、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国家工业化战略下的乡村发展

第一节 国家工业化与乡村发展目标

一、国家工业化与乡村发展的双重使命

二、国家工业化战略下乡村发展目标的选择

三、农业养育工业政策取向的确立

第二节 以计划经济为内核的乡村发展路径探索

一、以农业生产合作化和农产品统派购的路径改造小农经济

二、以人民公社的乡村发展路径

三、以二元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保障农业对工业的支持

四、倡导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应对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

第三节 政府与农民互动下乡村发展政策的微调

一、集体经济、计划经济下的个体经营和集市贸易

二、农民对包产到户的探索

三、城乡二元产业政策与乡村“五小”工业的反反复复

四、对农民抵触开展意识形态的教育

第四节 城乡二元结构与乡村困境

一、工农业发展失衡

二、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

三、农业的两次大波折

四、乡村困境

第三章 向工业化中期迈进时期的乡村发展

第一节 乡村发展目标调整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部署

二、乡村发展目标的调整

三、农业养育工业政策的重大调整

第二节 以赋权与放活为内核的乡村发展路径探索

一、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重塑农户经济

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重构农业经营模式

三、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四、探索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民就业和人口的非农化

五、实行政社分设和村民自治,重构乡村治理结构

六、实施扶贫开发,破解贫困问题

第三节 结构转换与二元结构的初步破解

一、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换

二、农业素质的提升和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改变

三、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结构的改善

第四章 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乡村发展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与乡村发展目标调整

一、统筹城乡发展和重中之重指导思想的确立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提出

三、乡村发展目标的调整

四、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取向的确立

第二节 以二元体制向一元体制转变为内核的乡村发展路径探索

一、取消农业税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二、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对乡村的支持

三、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四、壮大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内核的县域经济

第三节 乡村快速发展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并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

二、乡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三、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和乡村社会事业发展

第五章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第一节 新发展理念下乡村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调整

一、新常态下乡村发展任务

二、新发展理念下乡村发展的使命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第二节 探索城乡融合的乡村发展路径

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推进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和功能的拓展

一、美丽乡村建设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功能的拓展

三、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是201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有贵。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乡村发展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乡村振兴视阈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现状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外界助推创新因子的案例印证与路径提炼等。
中国农户经济行为与乡村治理 电子书
本书从分析中国农户家庭的经济行为入手,比较了恰亚诺夫非市场条件下的小农理论、舒尔茨完全市场条件下的理性小农理论以及黄宗智的中国特殊国情下小农理论的异同及各自对于中国现状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从家庭出发理解当代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的全新理论,对中国目前的乡村治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乡村振兴 电子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政策研究网围绕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美丽中国、健康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九个专题,精选了与这些专题有关的重要政策、政策解读、地方创新和国际经验,是党政干部推进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和工具书。
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化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探讨我国老龄产业的市场化潜力,并从宏观的市场化政策研究与具体的市场化策略两个维度对我国老龄产业市场化潜力进行研究。
港澳发展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首批立项项目的集结展示,分为“一带一路”与港澳研究、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四个专题。本书论述了港澳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优势和作用,分别从法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港澳地区发展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港澳地区的发展思路、发展步骤与发展方向,为港澳地区发展提供了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