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材质艺术·礼仪与奉献

中国材质艺术·礼仪与奉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穿越艺术表象,探秘礼仪文化,追寻精神之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知名艺术史家巫鸿编著“中国材质艺术”丛书第二辑,不断扩展和深入我们对材质与艺术创作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辑包含了对早期玉器的原料和渊源的详尽分析,三代时期对绿松石这种特殊材料的开发和运用,西汉满城汉墓中对不同物质的选择及其象征意义,“发绣”这种特殊艺术形式的种类、来历及功能,对一座清代纯铜建筑物的专题讨论,以及当代艺术家以“水”为材料进行的艺术实验。

作者简介

编著者巫鸿,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术史家。

著有《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物尽其用:老百姓的当代艺术》《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材质艺术”丛书简介

前言

Ⅰ 中国玉文化的材质与谱系:远古至夏

Ⅱ 古代中国绿松石器发展的阶段性和礼仪性

串饰阶段

礼器阶段一:二里头文化时期

礼器阶段二:二里冈和中商文化时期

粗装饰阶段

精装饰阶段

绿松石器的礼仪性

Ⅲ 西汉满城汉墓的材质性:玉、石、木、陶

满城汉墓

中国人对石材的发现

玉人

Ⅳ 发绣:明清时期女性佛教徒的奉献媒介

前言

刺绣作为宗教奉献的物质手段

刺绣作为女性积累功德的方法

为什么用头发?

拔发:佛教的舍身性疼痛

擘发:技术难度与宗教奉献品的制作

技术:精致的艺术和宗教奉献

墨稿与发绣:与观音融合

结论

Ⅴ 小建筑,大器物:颐和园宝云阁铜殿新思考

铸造宝云阁

宝云阁着色

清漪园中的宝云阁

从清宫铜器制作看宝云阁

Ⅵ 非物之物:宋冬的水、摄影和录像的多媒体艺术

水,作为多媒体

有无之间

物质性的现实构建作用

可复制影像的观念性潜力

“看得见摸不着的一束光”

非物之物的魅力

中国材质艺术·礼仪与奉献是2024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作者巫鸿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材质艺术·礼仪与奉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关键词 电子书
艺术作品是作者主观情怀、自我体悟和个性品格的外化,通过艺术形式加以表现,作品于是表达出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艺术哲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丹纳在法国巴黎美术学校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第二部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期意大利绘画的特征、主要形势和次要形势等;第三部分为尼德兰的绘画,介绍了其永久原因和历史时期;第四部分从种族、时代、制度三方面介绍了希腊的雕塑;第五部分为艺术中的理想。本书“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艺术哲学 电子书
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每个渴望提高艺术修养的人必读的经典启蒙读物。傅雷先生翻译,尽可能保留文字原貌。
艺术鉴赏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艺术及艺术鉴赏,涉及艺术鉴赏相关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基础知识,对东西方艺术发展历史进行全景式描述和评介等。
艺术哲学 电子书
《艺术哲学》是戈登•格雷厄姆的著作,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哲学与艺术教授,已经正式出版多部大学教材和专著,研究范围包括艺术、教育、伦理学、政治学、宗教和科技等领域。本书旨在为初次接触美学和艺术哲学的读者提供全面、易懂的导论。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排除了玄奥的行话,通俗易懂,适宜于音乐、艺术史、文学史以及哲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2、涉及的艺术范围广泛,从电影、绘画和建筑,到小说、音乐和诗歌。3、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