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材质艺术·艺术与物性

中国材质艺术·艺术与物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巫鸿编撰的《中国材质艺术》探索了材料在中国美术史中的意义,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小型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主持编著的“中国材质艺术”丛书辑。该丛书通过专题分析的方式,针对中国艺术中的各种材质,展示不同材料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性,探索这些材料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性别和思想上的含义。本辑涵盖了中国美术史的全过程,从史前时代到当代艺术,分别聚焦于玉器、陶器、铜像、石雕、玻璃、瓷器以及当代中国艺术中的“材质艺术”潮流,并以精美的插图和引人入胜的文字,开启一个从“材质”角度研讨中国艺术的小型系列。“中国材质艺术”是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主持编著的一个全新系列。本丛书旨在引进“图像”与“物件”之外的第三个研究和理解艺术品的角度,即以材料和质料为研究出发点的“物性”。“材质艺术”是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的一个新观念,指的是特定材料在艺术表现和表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由此构成艺术发展和创作中的一个长远传统和重要方面。“材质”一词既指制作艺术品和建筑物的“材料”,也意味着不同材料在意识形态和审美层次上的“质量”。这个概念因此包含和联结了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一方面引导我们探究艺术创作中对不同材料的选择标准和使用方式,同时也促使我们探索这些材料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性别和思想上的含义。沿循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更加自觉地思考艺术创造与物质文化及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把中国美术中的诸多品种和特性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多元性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材质艺术”丛书简介

前言

Ⅰ “材质”与中国艺术的起源

从“材料”到“材质”

“玉兵”的含义

陶器的转化

史前材质艺术的遗产

Ⅱ 万佛:中国中古佛像材质的思考

“神在像中?”:佛像的宗教性质

物质佛像:佛像的材质

“图画模写”:佛像的制作

佛像材质与工艺制作

工匠以及画稿和粉本的使用

佛像材质与模制数量

物质佛像的宗教意义

Ⅲ 玻璃之灵晕:兼论容器的物质氛围

洪荒,自然,文明:模糊的边界

玻璃作为超自然之物

质与名:视感与无视感之物质性

佛教中的玻璃:珍宝与异域

灵晕之重现

容器与容纳:玻璃罩的启示

灵晕之形:玻璃塔

平面罩:表面的多维性

跨文化物影之融合

Ⅳ 转化的艺术:清代瓷器中窑变釉的再造

引言

跨语际瓷器:什么是窑变?

窑中的转化:窑变的谱系?

清代瓷器中的“转化”艺术

焰火的力量:火的诗学

结论:转化的图册

Ⅴ 当代中国艺术中的“材质艺术”

“材质艺术”小史

20世纪90年代:涌现

2000年至今:扩散

材质艺术:美学特征

解构物体,回收材料

过程的核心作用

与绘画和雕塑的协商

探索传统物质文化

技术性的介入

结语

“材质”与中国艺术的起源

玻璃之灵晕:兼论容器的物质氛围

转化的艺术:清代瓷器中窑变釉的再造

当代中国艺术中的“材质艺术”

中国材质艺术·艺术与物性是2023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作者巫鸿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材质艺术·艺术与物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艺术哲学 电子书
《艺术哲学》是戈登•格雷厄姆的著作,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哲学与艺术教授,已经正式出版多部大学教材和专著,研究范围包括艺术、教育、伦理学、政治学、宗教和科技等领域。本书旨在为初次接触美学和艺术哲学的读者提供全面、易懂的导论。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排除了玄奥的行话,通俗易懂,适宜于音乐、艺术史、文学史以及哲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2、涉及的艺术范围广泛,从电影、绘画和建筑,到小说、音乐和诗歌。3、讨
艺术导论 电子书
本书是规划中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系列中的艺术导论主题的教材。由王杰红主编,联合国内数位中青年学者编写,适合艺术导论公共课的教学,并制作了教学课件供选用本教材的教师下载。本书从艺术的本原、本体讲起,详细讲述了造型艺术、语言艺术、表情艺术、实用艺术等各种具体艺术形态的特点、特征,最后阐述了艺术鉴赏的相关理论。写作上力求新颖、生动,不做长篇大论,让读者在欣赏具体的艺术形式时学习相关的艺术理论,非常
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 电子书
本书共四章,内容包括:2016年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概述、2016年中学艺术教育发展概述、2016年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概述、2016年学前艺术教育发展概述。
现代艺术的思潮与运动 电子书
本书以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150余年间,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一方面着重介绍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其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介绍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作品。
“西琴”东渐与本土艺术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钢琴教育的传入与发展,深入系统地厘清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中国钢琴教育取得的成就,探讨它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向,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编以川北“王皮影”为个案研究,以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为主,从历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川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运用“白描”手法力图再现川北“王皮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