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入手,由浅入深地介绍电子管放大器电路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提供了电子管功放、电子管前置和电源电路的设计应用实例,并给出电子管的代码、元件值的规范标注、电阻色环表示法以及各种唱片的均衡特性要求等辅助资料。
作者简介
薛国雄,国内知名电子管功放发烧友,在国内电子管技术相关论坛版主,对电子管技术有很强的理解力和英文翻译能力,在发烧友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其翻译的第3版《电子管放大器》准确严谨,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章节目录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 1
1.1数学符号 1
1.2电子及相关规定 2
1.2.1电池与灯泡 4
1.2.2欧姆定律 4
1.2.3功率 5
1.2.4基尔霍夫定律 6
1.2.5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7
1.3分压器 10
1.3.1等效电路 11
1.3.2戴维南等效电路 11
1.3.3诺顿等效电路 14
1.3.4单位与倍乘系数 15
1.3.5分贝 16
1.4交流 17
1.4.1正弦波 17
1.4.2变压器 19
1.4.3电容、电感与电抗 21
1.4.4滤波器 23
1.4.5时间常数 25
1.4.6谐振 26
1.4.7RMS与功率 27
1.4.8方波 28
1.4.9方波波形与瞬变 29
1.4.10随机噪声 32
1.5有源器件 34
电子流动与通常所称的电流流动 34
1.6硅二极管 34
电压基准 35
1.7双极型晶体管 37
1.7.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9
1.7.2输入输出电阻 41
1.7.3射极跟随器 42
1.7.4双管的达林顿接法 43
1.8关于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43
1.9反馈 44
1.9.1反馈公式 44
1.9.2反馈公式应用的实际限制 45
1.9.3反馈术语及输入输出阻抗 46
1.10运算放大器 47
1.10.1反相器及虚地加法器 47
1.10.2同相放大器及电压跟随器 49
1.10.3积分器 50
1.10.4电荷放大器 50
1.10.5直流失调 52
参考文献 52
推荐阅读 52
第2章基本单元电路 54
2.1三极管的共阴极放大电路 54
2.1.1选择工作点所受的限制 57
2.1.2工作点及相关状况 59
2.1.3动态参数(交流参数) 61
2.1.4阴极偏置 64
2.1.5阴极偏置电阻没有被旁路时对交流状况的影响 65
2.1.6阴极退耦电容 66
2.1.7栅漏电阻值的选取 68
2.1.8输出耦合电容值的选取 70
2.1.9密勒电容 71
2.1.10减小前一级电路的输出电阻 72
2.1.11导栅(束射)三极管 72
2.2四极管 74
2.3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 75
2.3.1五极管特性曲线的背后含义 76
2.3.2小信号五极管EF86的运用 77
2.4级联接法 80
2.5电荷放大器 88
2.6阴极跟随器 89
2.7源、吸收源及相关术语 93
2.8共阴极放大电路用作恒流源 95
五极管用作恒流源 96
2.9带有源负载的阴极跟随器 98
2.10White式阴极跟随器 99
2.10.1自分相White式阴极跟随器的电路分析 99
2.10.2White式阴极跟随器用作输出级 102
2.11μ式跟随器 103
2.11.1交流负载线的重要应用 106
2.11.2μ式跟随器上臂管子的选择 107
2.11.3μ式跟随器的不足之处 107
2.12SRPP(并联调整推挽)放大电路 109
2.13β式跟随器 112
2.14阴极耦合放大器 114
2.15差分对 116
2.15.1差分对电路的增益 118
2.15.2差分对电路的输出电阻 118
2.15.3差分对的AC平衡及阴极共接处的信号呈现 119
2.15.4共模抑制比(CMRR) 119
2.15.5电源抑制比(PSRR) 121
2.16晶体管恒流源 122
2.16.1晶体管恒流源用作电子管的有源负载 125
2.16.2通过选择晶体管来优化恒流源的rout 129
2.16.3场效应管恒流源 131
2.16.4采用耗尽型场效应管DN2540N5的恒流源 132
参考文献 135
推荐阅读 136
第3章动态范围:失真与噪声 139
3.1失真 139
3.1.1失真的涵义 139
3.1.2非线性失真的测量 140
3.1.3失真测量及其正确运用 141
3.1.4测量的选择 142
3.1.5谐波失真测量的进化 143
3.1.6谐波的权重 143
3.1.7累加与变换 145
3.1.8其他变换方式 145
3.1.9噪声与THD N 146
3.1.10频谱分析仪 146
3.2数字化方面的有关概念 147
3.2.1取样 147
3.2.2量程变换 148
3.2.3量化 149
3.2.4数字的进制系统 149
3.2.5精度 150
3.3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150
3.3.1周期性条件 150
3.3.2加窗 151
3.3.3作者是如何测量失真的 152
3.4以低失真为目标的设计方法 152
3.5信号幅度 153
级联接法与失真 155
3.6栅极电流 156
3.6.1处于接触电势时栅流带来的失真 156
3.6.2栅流和音量控制引致的失真 158
3.6.3带有栅流的工作方式(A2类) 158
3.7通过控制电路参数来降低失真 160
3.8通过相互抵消来降低失真 162
3.8.1差分对的失真抵消 164
3.8.2推挽工作的失真抵消 166
3.8.3西电公司的谐波均衡电路 166
3.8.4谐波均衡电路产生的副作用 168
3.9直流偏置 170
3.9.1电阻式阴极偏置 170
3.9.2栅极偏置(Rk=0) 171
3.9.3充电电池式阴极偏置(rk=0) 172
3.9.4二极管式阴极偏置(rk≈0) 173
3.9.5恒流源式阴极偏置 176
3.10电子管的选择 177
3.10.1哪些电子管的设计确实是以低失真为目标的 177
3.10.2外壳喷碳 179
3.10.3电子偏转 179
3.10.4通过测试寻找低失真电子管 180
3.10.5测试电路 180
3.10.6测试电平及频率 181
3.10.7测试结果 182
3.10.8测试结果评述 183
3.10.9约定性称呼 185
3.10.10其他中μ值管 185
3.10.11计权失真结果 186
3.10.12测试结果综述 187
3.11级间耦合 187
3.11.1响应中断 188
3.11.2变压器耦合 189
3.11.3低频提升网络 190
3.11.4电平转移与DC耦合 191
3.11.5用于驱动动圈耳机的DC耦合A类放大器 193
3.11.6诺顿电平转移器的使用 196
3.12失真与负反馈 198
3.13碳质电阻与失真 202
3.14噪声 202
3.15来自电阻的噪声 202
来自电阻性音量控制器的噪声 203
3.16来自放大器件的噪声 204
3.16.1栅极电流噪声与泊松分布 205
3.16.2静电计与栅极电流 206
3.17DC电压基准的噪声 209
3.17.1作者如何测量DC电压基准的噪声 209
3.17.2充气稳压管噪声的测量 211
3.17.3充气稳压管噪声与工作电流的关系 211
3.17.4半导体电压基准噪声的测量与叠加使用 212
3.17.5齐纳管噪声与工作电流的关系 213
3.17.6齐纳组合管与LM317的噪声比较 214
3.17.7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噪声 215
参考文献 215
推荐阅读 216
第4章元器件 218
4.1电阻 218
4.1.1标准值 218
4.1.2发热 219
4.1.3金属膜电阻 220
4.1.4功率型电阻(绕线电阻) 223
4.1.5绕线电阻的老化 223
4.1.6绕线电阻的电感与噪声 223
4.1.7感厚膜功率型电阻 226
4.2电阻的选择 227
4.2.1误差 227
4.2.2温度 227
4.2.3额定电压 227
4.2.4额定功率 227
4.3电容 227
4.3.1平板电容器 228
4.3.2增大极板面积和减小间隙 228
4.3.3介质 229
4.4不同种类的电容 230
4.4.1金属平板空气电容(r≈1) 231
4.4.2箔式极板塑料薄膜电容(2
电子管放大器(第4版)是2015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英]MorganJones。
得书感谢您对《电子管放大器(第4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