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卷)》分析了“六经”产生的社会、历史、思想渊源及价值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四卷本《中国经学思想史》的第一卷,包括了论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前轴心时代的史影与传统、先秦的圣人崇拜与经学的发生、孔子的生命主题及其对六经的阐释、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等。
作者简介
作者姜广辉,师承侯外庐、邱汉生先生,先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已出版著作有《颜李学派》(1987)、《中国文化传统简论》(合著,1989)、《理学与中国文化》(1994)、《走出理学》(1997)、《义理与考据》(2010)、《麓山雅集》(2012)、《易经讲演录》(2013),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全四卷六册,2010)、《郭店楚简研究》(1999)、《郭店简与儒学研究》(2000)、《经学今诠》初编至五编(2000-2010)等。《中国经学思想史》于2013年获第四届中华图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卷 分撰人
第一卷分撰情况
前言 经学思想研究的新方向及其相关问题
一 关于“经学思想”的界定
二 如何看待儒家寄寓价值理想的古史传说
三 经与史的关系
四 经学传统与政治传统
五 关于经学史的分期
绪论一 重新认识儒家经典
一 经典产生的时代条件及其类型特点
二 儒家六经的形成过程
三 “六经”作为经典的内在根据
绪论二 传统的诠释与诠释学的传统
一 儒家经学思潮的演变轨迹
二 儒家经典的诠释学导向
前经学时代
第一章 论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
一 中国史前各文化阶段的分期
二 中国古代的人口和地理气候环境
三 “帝”
四 圣王时代
五 两次重大的转变:氏族公有制——家族私有制——分封制
六 宗周文明及其衰落
七 轴心时代与价值的阐释
第二章 思想的权威与权威的思想
一 先秦时期的圣人崇拜思潮
二 圣人崇拜与理想政治
三 圣人崇拜与宗教意识
四 圣人崇拜与经学发生
第三章 孔子的生命主题及其对六经的阐释
一 传统与时代
二 学问·生命·人格
三 “子曰”与六经
第四章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
一 郭店楚简儒家文献研究的参考坐标
二 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
第五章 孟子在经学发生史上的地位
一 以圣人和《诗》、《书》作为信仰对象
二 士阶层的道义担负与人格重塑
三 建立具有普世性的价值准则
四 建立一套经典诠释的原则和方法
第六章 传经与弘道:荀子的儒学定位
一 回顾与问题
二 经典的权威与经典的传述
三 人格和社会政治理想
第七章 儒学是一种“意义的信仰”
一 引言:“意义”的义蕴
二 “意义的信仰”的形成及其特点
三 “意义的信仰”的表现方式
第八章 礼的宗教胎记
一 礼:由宗教向人文的游移
二 祀典的原则、分类及表现
三 结语
第九章 礼的道德意义
一 冠礼
二 昏礼
三 丧服
四 乡饮酒礼
五 射礼
六 燕、聘、朝觐之礼
七 结语
第十章 礼与法的相涵与分立
一 礼与自然法
二 礼与成文法
三 礼与法相分立的历史过程
第十一章 “文王演《周易》”新说
一 重卦非始于文王
二 《易象》:鲁国秘府所藏文王“演德”之书
三 文王“演德”的历史背景
四 今本《周易·大象传》的“演德”范型
五 “筮占”与“演德”:易学史上的两个传统
第十二章 卦序与易学的起源
一 今本《周易》的卦序问题
二 帛书《周易》的卦序问题
三 出土简帛的启示:从卦序看易学的起源
第十三章 《左传》、《国语》筮例的再认识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重新认识《左》、《国》筮例
三 考古材料的启示
四 《左》、《国》筮例的经学史意义
第十四章 《尚书》:从口传历史到成文历史
一 《尚书》:“尊而重之”的“天书”
二 上古神权政治在《尚书》中的反映
三 《尚书》对各族系文化的总结
四 《尚书》所反映的道统、天命与德治
第十五章 “《诗》云”时代:先秦诗学
一 《诗》的意义诉求
二 “采诗”、“陈诗”古制的意义
三 春秋时期的“赋诗断章”
四 孔子删诗与《诗经》结集
五 孟子的“迹熄《诗》亡”说
六 诸子对《诗》的解读与理念化
第十六章 古《诗序》的编连、释读与定位研究
一 古《诗序》两端留白简的意含
二 改换简文排序思路
三 关于风、雅、颂的顺序
四 关于几个重要字的识读
五 释“动而皆贤于其初”
六 释孔子对《宛丘》等诗的评论
七 传世文献中有无古《诗序》遗文?
八 《孔子诗论》宜称“古《诗序》”
附表
附录 古《诗序》复原方案
第十七章 《春秋》与三传
一 关于《春秋》三传的流传和相互影响
二 《春秋》异文考
三 《春秋》三传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四 《左传》与口述史学
第十八章 春秋公羊义
一 《春秋》重“义”
二 公羊义法的发展脉络
三 大一统·张三世·通三统
四 “王鲁”说·夷夏观·经权说
五 结语
第十九章 《论语》的结集与早期儒学的价值观
一 孔门后学的分化与《论语》的结集
二 《论语》与早期儒学的价值观
三 《论语》在汉代的流传及地位
第二十章 《大学》新解
一 “三纲领”与“八条目”
二 “八条目”试析
三 《大学》在经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 郭店楚简与《中庸》公案
一 《中庸》成书之谜
二 今本《中庸》文本的差别
三 今本《中庸》思想上的差异
四 今本《中庸》对孟、荀的不同影响
第二十二章 先秦孝道观的发展
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性与祖先崇拜
二 西周宗法制度的建立与孝道观念的发生
三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孔子对孝道观的重建
四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孝道观的百家争鸣
五 儒家的回应及孝道理论的全面建构
第二十三章 德、力之争的演变及“焚书坑儒”
一 上古时代“德治”传统的推测
二 儒家孔孟对“德治”观念的强化
三 法家“力治”观念的上升及鼎盛
四 “焚书坑儒”及德、力统一论
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卷)是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广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