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研究胡塞尔同感理论的专著,探讨其在现象学中的意义和哲学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罗志达副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出版成果。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同感理论在胡塞尔学说中的定位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胡塞尔同感理论与身体、处境、意向性、他人身体等现象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哲学关系,从而架构起完整的哲学体系;最终部分则对此胡塞尔同感理论作进一步反思与拓展,并阐明其对现今哲学研究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罗志达,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哲学博士。研究专长为欧陆哲学与现象学,研究主攻同感现象学、社会认知和具身认知。

译有《现象学的心灵》,在《哲学研究》,Husserl Studies, Phenomen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导论:胡塞尔同感现象学及其系统性定位

第一章 具身性与同感

第一节 功能性身体与潜在的他异性

第二节 身体的二元显现与相似性问题

第三节 意义传递与他人身体

第四节 结论

第二章 情境化的同感——他异感触与同感转向

第一节 感触与他人的处境化出现

第二节 同感转向与被动意向性

第三节 唤醒作为一种初始的同感形式:一个预备性的澄清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当下化与双重同感意向性

第一节 对同感感知的预备性说明

第二节 同感意向性:胡塞尔的第一个方案

第三节 当下化与图像意识:胡塞尔的第二个方案

第四节 当下化与同感意向性的二重性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指示与身体表达

第一节 《逻辑研究》“第一研究”中的指示与身体表达

第二节 指示与身体表达:一个修订

第三节 身体表达性及其亚稳定结构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他异化,还原与伦理

第一节 自身构造与他异构造

第二节 胡塞尔论超越论还原与源初还原

第三节 他异化与质询

第四节 结论:现象学还原及其伦理学意涵

参考文献

后记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是2022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罗志达。

得书感谢您对《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舍勒文集:哲学与现象学 电子书
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德语学界传奇人物舍勒名作。
黑格尔的政治神学:《精神现象学》与《法哲学原理》释义 电子书
本书以政治神学作为解释路径,勾勒出一个“政治神学家”黑格尔的形象,选取了作为黑格尔思想成熟标志的《精神现象学》与作为其政治思想成熟标志的《法哲学原理》作为解读对象,通过细腻、深刻、扎实的文本分析,一方面梳理黑格尔体系的逻辑,一方面循着黑格尔的逻辑检验黑格尔对其所继承的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体系的分析与反思,最终在此基础上对黑格尔体系的得失做出一定的评价。
发展伦理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范式与理论研究、现实与问题反思两个角度,对发展伦理学进行研究。
北宋新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揭示新学作为一个学派的整体学术特色,讨论了陆佃、郑侠、耿南仲等新学后学的学术思想和理学、蜀学、北方学者对新学的攻击,并结合孟子升格运动、天地分祭合祭之争等问题,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揭示了新学之学术与政治的纠葛。
哲学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论述了哲学观与世界观、黑格尔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观与现代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哲学观与哲学研究以及哲学观与哲学教育等七个问题,揭示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