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国内现象学权威倪梁康著,涵盖核心概念、方法、人物,丰富精湛。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著名的现象学权威倪梁康介绍现象学的著作,该书本身很有特点,它不是一般性的介绍现象学理论本身,而是涉及了现象学核心概念、方法、重要代表人物、现象学与艺术,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现象学与其他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等等,可以说既精湛,又丰富。
作者简介
作者倪梁康,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主要偏重于西方哲学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哲学和其中的学传统,同时也关注中西思想史上的各个最主要的意识哲学,主要专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译著有:E.Husserl的《现象学的观念》;《逻辑研究》,两卷三册;M.Schler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两卷本。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子
绪论 埃德蒙德·胡塞尔与意识现象学
一 面对实事本身的态度与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二 心理主义初衷与心理主义批判
三 本质直观与意向性描述分析
四 纯粹现象学与超越论还原
五 超越论自我论与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六 生活世界与欧洲科学的危机
七 当今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现状
方法篇
意识现象学的基本方法 ——通向超越论本质现象学之路
一 本质还原的方法
二 超越论还原的方法
三 两个还原的关系和科学总体结构
四 两个还原的剩余和超越论本质现象学
现象学反思的两难 ——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在反思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及其内在根源
一
二
三
四
“智性直观”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东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分析篇
意识现象学的意向分析
一 引论
二 意向分析之一:主体的自识
三 意向分析之二:主体间的互识
四 意向分析之三:主体间的共识
五 结束语
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
一
二
三
四
五
文化篇
交互文化现象学略论 ——关于两种文化问题的讨论
交互文化理解中的“格义”现象 ——一个交互文化史的和现象学的分析
一 历史研究
二 现象学分析
三 结束语
艺术篇
图像意识的现象学
一 图像意识中的三种客体
二 图像意识中的三种立义
三 图像事物和图像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立义之间的关系
四 图像客体与图像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立义之间的关系
五 结束语:第三只眼与精神图像
艺术直观与理念直观的“纯粹性”
背景篇
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
康德哲学中“认之为真”概念分析
一 认之为真
二 意见与知识
三 信仰
四 道德信仰——最狭窄和最真正意义上的信仰
五 物自体——一个知识事物还是一个信仰事物
六 休谟、康德、胡塞尔和世界信仰问题
分析哲学的方法
一 概论——分析哲学作为纯粹的方法
二 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的思维趋向和发展
三 分析哲学的方法论共性
四 结束语
牟宗三与现象学
一 牟宗三与胡塞尔
二 牟宗三与海德格尔
三 牟宗三与舍勒
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哲学的范式转换
一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是对早期唯我论的克服吗?
二 在私人语言与唯我论之间是否有内在的关系
三 私人语言是否可能
四 私人感觉或私人经验是否可能
五 结语
现象学与逻辑学
一 引论
二 胡塞尔所理解的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
三 芬克和德里达所涉及的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四 海德格尔所理解的现象学(存在论)与逻辑学的关系
五 结语
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
一 引言
二 康德的transzendental概念
三 谢林的transzendental概念
四 胡塞尔的transzendental概念
五 结语
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 ——对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争论的追思
一 引论
二 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的冲突
三 本质直观:方法论的差异
四 立场的分歧: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
五 感想与结论
结语 二十世纪:一个过渡的时代 ——从现象学的角度回顾本世纪的两个哲学问题
一 引言
二 现象学与本我中心主义
三 现象学与理性中心主义
四 结语
附录
征引与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是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倪梁康。
得书感谢您对《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