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全二册)

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全二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史学的集大成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的代表作,它和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为我国封建时代史学理论的双璧。书中主张借古通今,所论涉及史学、文学、校雠学等多种领域,创见颇多。

章学诚在本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作者章学诚,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思想家,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原序

内篇一

易教上

易教中

易教下

书教上

书教中

书教下

诗教上

诗教下

礼教

经解上

经解中

经解下

内篇二

原道上

原道中

原道下

原学上

原学中

原学下

博约上

博约中

博约下

浙东学术

朱陆

书《朱陆》篇后

文德

文理

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内篇三

辨似

繁称

匡谬

质性

黠陋

俗嫌

针名

砭异

砭俗

内篇四

所见

言公上

言公中

言公下

说林

知难

释通

申郑

答客问上

答客问中

答客问下

横通

内篇五

史德

史释

史注

传记

习固

诗话

书坊刻诗话后

妇学

《妇学》篇书后

内篇六

文集

答问

篇卷

天喻

师说

假年

博杂

同居

感遇

感赋

杂说

外篇一

立言有本

《述学》驳文

《淮南子洪保》辨

论文辨伪

与孙渊如观察论学十规

与陈观民工部论史学

论课蒙学文法

史学例议上

史学例议下

史篇别录例议

论修史籍考要略

史考释例

史考摘录

读《史通》

读《北史·儒林传》随札

驳孙何《碑解》

驳张符骧论文

评沈梅村古文

评周永清书其妇孙孺人事

墓铭辨例

通说为邱君题南乐官舍

家谱杂议

杂说上

杂说中

杂说下

外篇二

《三史同姓名录》序

《史姓韵编》序

《藉书园书目》叙

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序

《纪年经纬》序

代拟《续通典礼典目录》序

删订曾南丰《南齐书目录》序

《文学》叙例

《文格举隅》序

赵立斋《时文题式》引言

《四书释理》序

《刘忠介公年谱》叙

高邮沈氏家谱序

嘉善茜泾浦氏支谱序

陈东浦方伯诗序

《唐书纠谬》书后

《皇甫持正文集》书后

《李义山文集》书后

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

书《贯道堂文集》后

书孙渊如观察《原性》篇后

书郎通议墓志后

朱先生墓志书后

《说文字原》课本书后

《郑学斋记》书后

《韩诗编年笺注》书后

金君行状书后

跋《香泉读书记》

跋《江宁古刻今存录》

跋《屠怀三制义》

跋《邗上题襟集》

徐尚之古文跋

刘氏书楼题存我额记

吴澄野太史《历代诗钞》商语

清漳书院留别条训

定武书院教诸生识字训约

外篇三

报黄大俞先生

报谢文学

论文上弇山尚书

与吴胥石简

答吴胥石书

又答吴胥石书

上晓徵学士书

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

上辛楣宫詹书

上慕堂光禄书

答邵二云

与邵二云论学

与邵二云

与邵二云论文

与邵二云论修《宋史》书

与邵二云论文书

与邵二云论学

与邵二云书

与邵二云书

与邵与桐书

答邵二云书

与史余村

与史余村论文

又与史余村

与史余村简

与史余村论学书

与汪龙庄书

与汪龙庄简

与胡雒君

与胡雒君论文

与胡雒君论校《胡穉威集》二简

与严冬友侍读

与朱沧湄中翰论学书

答沈枫墀论学

又答沈枫墀

与陈鉴亭论学

答陈鉴亭

报孙渊如书

与孙渊如书

与周永清论文

又与永清论文

答周永清辨论文法

答周筤谷论课蒙书

再答周筤谷论课蒙书

与乔迁安明府论初学课业三简

与林秀才

与刘宝七昆弟论家传书

答某友请碑志书

与冯秋山论修谱书

与周次列举人论刻先集

候国子司业朱春浦先生书

与阮学使论求遗书

上朱中堂世叔

上毕抚台书

上朱大司马书

又上朱大司马书

又上朱大司马书

上朱大司马论文

与朱少白论文

又与朱少白论文

又与朱少白

答朱少白书

又答朱少白书

又答朱少白书

又与朱少白书

与朱少白书

上梁相公书

与钱献之书

与族孙守一论史表

与族孙汝楠论学书

与史氏诸表侄论策对书

又与正甫论文

论文示贻选

答大儿贻选问

家书一

家书二

家书三

家书四

家书五

家书六

家书七

外篇四

方志立三书议

州县请立志科议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

与甄秀才论《文选》义例书

驳《文选》义例书再答

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

地志统部

方志辨体

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

报广济黄大尹论修志书

复崔荆州书

记与戴东原论修志

《和州志·志隅》自叙

《和州志·皇言纪》序例

《和州志·官师表》序例

《和州志·选举表》序例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中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下

《和州志·舆地图》序例

《和州志·田赋书》序例

《和州志·艺文书》序例

《和州志·政略》序例

《和州志·列传》总论

《和州志·阙访列传》序例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上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中

《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

《和州志·文征》序例

外篇五

《永清县志·皇言纪》序例

《永清县志·恩泽纪》序例

《永清县志·职官表》序例

《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

《永清县志·士族表》序例

《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

《永清县志·建置图》序例

《永清县志·水道图》序例

《永清县志·六书》例议

《永清县志·政略》序例

《永清县志·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列女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阙访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前志列传》序例

《永清县志·文征》序例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上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中

《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下

《亳州志·掌故》例议上

《亳州志·掌故》例议中

《亳州志·掌故》例议下

外篇六

为毕制府撰《湖北通志》序

《湖北通志》凡例

《湖北通志·族望表》序例

《湖北通志·人物表》序例

《湖北通志·春秋人名》序例

《湖北通志·府县考》序例

《湖北通志·政略》序例

《湖北通志》序传

《湖北通志·前志》传序

《湖北掌故》序例

《湖北文征》序例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

《天门县志·艺文考》序

《天门县志·五行考》序

《天门县志·学校考》序

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荆州府志》序

为毕秋帆制府撰《石首县志》序

书《吴郡志》后

书《姑苏志》后

书《滦志》后

书《武功志》后

书《朝邑志》后

书《灵寿县志》后

《姑孰备考》书后

附录

大梁本《文史通义》原序

伍崇曜《文史通义》跋

季真《文史通义》跋

王秉恩《文史通义》跋

王宗炎复书

《文史通义新编》前言

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全二册)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章学诚。

得书感谢您对《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全二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青春新动能 科技强国梦 电子书
本书为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共计100名,获奖者涵盖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本科、硕士、博士)各级学生群体,遴选41位获奖者讲述自己获奖过程、创新故事、创新方法与心得体会。
清史论丛.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主要收入张荫麟的清史研究论著,是张氏清史论文的首次汇总出版。
规训革命.新史学文库 电子书
本书将历史个案并置比较,以阐明和提炼关于宏观社会变化的理论观点。
史鉴录.新~南北朝 电子书
本书包括王莽的币制改革、刘秀柔道治国、强项令董宣、单车就路、袁安断狱公平、寒朗冒死伸冤、陈宠持法为轻、王涣的治县之道等内容。
新史学(第12卷):量化史学专辑 电子书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2卷,以“量化史学”为主题,内容涉及量化历史研究新趋势、先秦时期国家形成与官僚化、晚清国家能力衰退与灾害赈济体系转型、清代命盗重案的特征、清人年寿问题、1910年四川城镇人口问题、首届“中研院”自然科学类与人文社会科学类院士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对比、“朱子授礼”问题及日本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