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交通蓝皮书》第三本:智能技术助力宏观经济,交通强国建设成果丰硕。
内容简介
本书为“交通蓝皮书”的第三本,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晓言教授主编。本年度主题为“交通强国建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业在设施、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成果,分为总报告、指数篇、首都发展篇、借鉴篇。本书研究发现传统交通运输行业对于宏观经济的边际贡献逐渐下降,智能技术驱动的新型交通将发挥宏观经济的新引擎作用,构建了中国交通强国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对中国交通强国发展指数进行综合研究、测度研究、分类指数研究、区域比较研究和群众满意度研究,发现上海和天津的基础设施指数排名靠前;北京和黑龙江的交通装备指数排名靠前;广东和浙江的运输服务指数排名靠前;北京和江苏的科技创新指数排名靠前;云南和江苏的交通安全指数排名靠前;江苏和上海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靠前;等等。本书还系统阐述了北京在交通强国建设各领域的进展、存在的问题等,发现北京交通设施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北京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装备的规模与质量上,北京交通技术创新朝着现代化、车路智行、清洁化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本书还梳理了日本、英国等国家交通规划发展历程与发展特征,总结了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我国应建立健全交通运输法律体系,加强交通通勤设施建设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等。另外,本书聚焦高质量构建海南省铁路网,认为应提升路网覆盖及通达水平,加快对外铁路通道建设,优化岛内铁路客运网布局,完善岛内铁路货运系统,以服务海南自贸区建设。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交通蓝皮书”编委会
主编简介
摘要
序
Ⅰ 总报告 Ⅰ General Report
B.1 中国交通强国建设趋势与展望(2020)
一 总论
二 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总体呈现提质增效发展态势
三 2020年中国交通强国建设呈现智能化升级趋向
四 交通运输行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呈现新旧动能更替转换趋势
Ⅱ 指数篇 Ⅱ Index Section
B.2 中国交通强国指数综合研究
一 中国交通强国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中国交通强国指数的评价方法
二 中国交通强国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B.3 中国交通强国指数测度研究
一 中国交通强国指数评价测算
二 中国交通强国指数统计分析
B.4 中国交通强国分类指数研究
一 基础设施指数
二 交通装备指数
三 运输服务指数
四 科技创新指数
五 交通安全指数
六 绿色发展指数
七 开放合作指数
八 人才队伍指数
九 治理水平指数
B.5 中国交通强国区域比较研究
一 东部地区
二 中部地区
三 西部地区
四 东北地区
B.6 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群众满意度研究
一 群众满意度分析
二 群众满意度聚类分析
三 对综合满意度排名前5的省份的分析
Ⅲ 首都发展篇 Ⅲ Beijing Section
B.7 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报告
一 北京交通强国设施建设的成就
二 北京交通强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
三 北京交通强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B.8 北京交通技术建设报告
一 北京交通技术建设的成就
二 北京交通强国技术建设面临的问题
三 北京交通强国技术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B.9 北京交通管理建设报告
一 北京交通管理建设的成就
二 北京交通强国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 北京交通强国管理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B.10 北京交通服务建设报告
一 北京交通强国服务建设的成就
二 北京交通强国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 北京交通强国服务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Ⅳ 借鉴篇 Ⅳ Reference Section
B.11 日本交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 日本交通发展历程
二 日本交通发展特征
三 日本交通发展现状
四 日本交通未来发展趋势
五 日本交通发展对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借鉴
参考文献
B.12 英国交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 英国交通发展历程
二 英国交通发展特征
三 英国交通发展现状
四 英国交通未来发展趋势
五 英国交通发展对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借鉴
参考文献
B.13 美国交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 美国交通发展历程
二 美国交通发展特征
三 美国交通发展现状
四 美国交通未来发展趋势
五 美国交通发展对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借鉴
参考文献
B.14 构建高质量铁路网 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一 社会经济及交通特征
二 面临的发展形势要求
三 国内外发展经验借鉴
四 铁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五 构建高质量路网的主要举措
参考文献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中国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报告(No.3·2020):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蓝皮书)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徐晟。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报告(No.3·2020):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